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吕宁思
吕宁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983
  • 关注人气:1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進入車臣談車臣(連載之二)

(2005-11-05 15:37:54)

如果不打車臣戰爭?

 

十年過去了,在莫斯科,人們仍然在為當年是否應該對車臣大動干戈,以至造成數以萬計俄軍官兵陣亡、高達十八萬車臣人喪生(其中多為平民,武裝份子不到三分之一)而格羅茲尼十室九空的悲慘結局。

二OO四年十二月九日,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就車臣戰爭十週年發表講話,認為十年之前車臣存在的問題,並無必要動用軍力去解決,而只須考慮在車臣作為俄羅斯成員的條件下,給予其更多的自治,就能使這個共和國的形勢得到控制。戈氏指出:「儘管當時在車臣發生的事情不能不令人擔憂,但這些問題並非典型,出兵進入車臣共和國完全是不適當的方式。這巨大的悲劇性錯誤既導致了第二次車臣戰爭,後來又導致恐怖戰爭。」

從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被動挨打敗績累累,到列別德將軍與馬斯哈多夫簽署停火協議,從普京決定打響第二次車臣戰爭,直至發生了二OO二年十月的莫斯科人質事件和二OO四年九月的別斯蘭人質事件。從莫斯科到世界各地,呼籲政治解決車臣問題的聲音一直不斷,許多人至今還在假設,如果十年前莫斯科不出兵車臣,今天的局面會否更好些?

與戈爾巴喬夫和許多自由派政治家以及善良的杜馬議員和國際人道主義學者譴責殘酷的車臣戰爭不同,親自參與戰略策劃和指揮的俄羅斯軍方將領,大多認為車臣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捨此並無其他方式恢復車臣的社會秩序。

 

九月份那趟別斯蘭之行,我曾經購買了一本由格納季.特羅舍夫(Геннадий Трошев)上將撰寫的《車臣舊病復發 總司令筆記》(Чеченский РецидивЗаписки Командующего)一書,十二月這次車臣之行,我又在印古什買到了這位將軍所著的另本書《我的戰爭 戰壕將軍的車臣日記》(Моя ВойнаЧеченский Дневник Окопного Генерала)。後者出版於二OO一年,而前者出版於二OO三年。這兩本書以曾在兩次車臣戰爭中先後擔任進攻車臣聯合集團軍司令和北高加索軍區司令的作者個人經歷和大量文件為佐證,全面敘述了新世紀之交這場車臣戰爭的內外原因和決策與指揮的複雜過程。

在《我的戰爭》一書的前言中,特羅舍夫將軍談到他為何要動筆著書的緣由:

已經出版的許多書都直接或間接地講述過車臣戰爭。但是令人驚異的是大多數作者都可怕地遠離了問題的實質。他們明明是既沒有見過也不認識任何戰爭、任何人物(卻可以在書中寫得活龍活現)、任何車臣人的想法和任何軍隊。由於某些作者淺薄的結論,就創造出北高加索的一整套武裝衝突的神話。正是基於這些寫手創造的神話,又生長出新的一批謊言萌芽。

看來,這位在第一線指揮過車臣戰爭的俄軍將領在兩年中接連寫出的兩本書,可以被視為對大量隔岸觀火不知內情的外界人士的車臣〔專著〕的商榷、反駁和正本清源。

 

風雲驟變 舊病復發

 

特羅舍夫將軍的《車臣舊病復發》,比起他的前一本書,對車臣戰爭的思考更加全面而深入。車臣是個熱點,車臣是個焦點,車臣是個謎點。這並不是因為最近備受爭議的十年戰爭,才讓世人意識到其問題的複雜性。最近十年的車臣戰爭,固然使當今世人再次把目光注視於這塊大高加索山脈西南部不足兩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足足十年有余的戰爭歲月,也不過是高加索幾百年間漫長的戰爭與和平悲壯史冊中的最新一章,卻顯然不能說是最後一章。

車臣民族的歷史教科書上寫道:車臣人,遠古的前亞細亞和後高加索文明奠基者的後代。車臣領土上的居民遺跡可以追循到石器時代,有考古證據顯示,那裡的居民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學會了鍛造鐵器。而本世紀初的文獻中,已經出現了現代車臣和印古什人祖先的名稱。由於外族的不斷侵犯,車臣部落習慣於在山麓中生存發展。公元八世紀蒙古韃靼騎兵入侵,橫掃山外卻難以打進深山。而後「金帳汗國」控制北高加索平原兩百年,車臣山民卻能獨立於蒙古人的控制兩百年。

車臣人反抗俄羅斯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五六O年代,那是俄國歷史上著名的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時代,沙皇大軍首次踏足北高加索地區,征服切爾克斯和卡巴爾達公國,在北高加索建立俄羅斯人的城鎮和居民點。當時,在沙俄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領土爭霸中,夾在兩大帝國之間的高加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沙俄征服高加索的第二個階段,是彼得大帝一七二二年到一七二三年遠征波斯時期。彼得大帝奪取了波斯人在高加索的地盤,征服了里海沿岸,在今天達吉斯坦共和國首府馬哈奇卡拉附近建立了彼得羅夫斯克港口。

奧斯曼帝國在一五八五年征服車臣,並令車臣人皈依了伊斯蘭教。一七七四年,沙俄帝國打敗奧斯曼帝國奪回車臣。十年之後,車臣人參加了民族領袖曼蘇爾領導下的反抗俄羅斯大起義。但是七年之後曼蘇爾被俘,車臣輸掉了關鍵性的戰役。沙皇派軍隊鎮壓後,開始在該地區修築連環軍事要塞,派駐重兵。這是沙俄征服高加索山民的第三階段。

正是在普希金和萊蒙扥夫浪漫主義詩歌盛行的時代,沙俄軍隊對高加索開始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第四次征服戰爭,高加索各民族最終在一八六二年宣告俯首稱臣,但不屈的車臣人卻屢敗屢戰起義不斷。據史書記載,通常每半個世紀爆發一次車臣戰爭,每次持續六年到廿五年。

與歐亞歷史上諸多王朝一樣,沙俄和蘇聯的歷史就是擴張征服的歷史,而在被征服的地區中,沒有哪一個民族像北高加索山民那麼驍勇善戰,更鮮見車臣人那般暴戾凶猛桀獒不馴的部族。俄國十月革命後,車臣在一九一八年加入北高加索聯邦共和國,受到歐洲國家和俄國布爾什維克政權承認,但是蘇俄在一九二O年直接入侵並佔領了北高加索聯邦。車臣人在一九二九年和一九四O年發動過兩次大起義均被殘酷鎮壓。為分化瓦解車臣民族,斯大林在一九四四年下令押送五十萬車臣人移居哈薩克斯坦,直到一九五七年赫魯曉夫當政時,車臣人才被准許返回故鄉。此後卅多年間,車臣同蘇聯其他地區一樣,在和平中取得了經濟建設的進步。

由於北方俄京政治風雲驟變,車臣歷史上種下的「病根」再度復發,愈演愈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