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戰爭十年祭
呂寧思
你看到捷列克河在奔流/呼嘯於一座座葡萄園間/車臣人或契爾克斯人/常常披著外套好似閒坐/卻手持致命套索埋伏在岸邊
踏上車臣土地
二OO四年十二月二日,我從BBC的俄文網站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俄羅斯,車臣的十年》,作者是網站總編輯詹姆斯.羅杰斯。
是的,轉眼之間,那場發生在高加索山區的血腥、混亂和無序的戰爭,已經打了十年。過去的十年間,我們看到了太多關於車臣戰爭的畫面,讀到了太多關於車臣戰爭的文章,聽到了太多關於車臣戰爭的爭論。BBC的這篇文章,開啟了俄羅斯國內外傳媒對車臣戰爭十週年的紀念熱潮,也引出了新一波關於車臣問題的爭論。
而我對於所見所讀所聞的一切的重新思考,是在車臣土地上進行的 ── 十二月廿日上午,我們從莫斯科福努科沃機場(按照這個單詞的意譯,這裡被當地華人稱為「孫子機場」)飛往印古什共和國的馬嘎斯機場,當天下午,我們已經行駛在從印古什到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公路上了。
我們的車臣之行,是應俄羅斯總統新聞局之邀,以紀念車臣戰爭爆發十週年的名義前去採訪的。為了我們這支由四人(呂寧思、盧宇光、李安明和林逸生)組成的鳳凰衛視採訪隊的到來,從莫斯科到北高加索直到車臣,俄羅斯三級政權的官員都被調動起來。
這是一個車隊,我們乘坐的一輛老式大客車,前面有一輛裝甲防彈吉普車開路,車上架有通訊聯絡天線,車內打前鋒的是警衛隊隊長。在大客車的後面,是一輛塗有紅十字標誌的草綠色軍用救護車(用宇光的話說,那叫做停屍車,打起仗來,每支俄羅斯軍隊,都要派這樣的車輛跟在後面)。
大客車雖然陳舊卻性能良好,司機是高加索反恐指揮部所屬特種部隊的一名上尉。和我們同乘一輛車的,有反恐指揮部新聞發言人沙巴金少將,俄羅斯總統新聞局駐車臣和北奧賽梯的兩名官員,還有三位全副武裝的特種兵(其實他們都是中尉上尉軍銜)。
車輪之下的這條公路,由西面的印古什貫穿整個車臣共和國向東通往達吉斯坦,俗稱為「高加索公路」,實際上它是俄羅斯聯邦幹線M-29公路(羅斯托夫-巴庫)的一段。
行駛在飽經戰火的土地上,望著窗外白雪覆蓋的原野。長達八十公里的路程,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去想像,十年之前的那個早晨,俄羅斯聯邦軍隊是如何由這條公路開始進攻車臣的。
兩小時預算和十年代價
確切說,十年之前的車臣戰爭,開始於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一日的黎明時分。這一天,俄羅斯總統葉立欽簽署了主題為《關於在車臣共和國境內保障法制和社會安全的措施》的第2169號總統令。
一聲令下,俄羅斯大軍浩浩蕩蕩,西自弗拉季高加索,北自莫茲多克,東自達吉斯坦三個方向開入車臣,目標是格羅茲尼,目的是圍困這座城市,逼迫與聯邦政府作對的杜達耶夫政權及其的軍隊(此刻已被莫斯科稱為非法武裝組織)自動解除武裝。
殊未料到,車臣戰爭甫一打響,俄羅斯聯邦軍隊就蒙受了奇恥大辱:以坦克開路的聯邦軍隊在車臣境內遭遇了猛烈的抵抗和防不勝防的打擊。正所謂「殺敵三千自損八百」,開戰之後兩個月間,按照官方數字,車臣方面喪生者為六千六百到一萬五千人,而俄軍的陣亡或失蹤數字則為一千五百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在十二月卅一日夜晚俄羅斯坦克攻入格羅茲尼市內後所陷入的街區巷戰中,被車臣人以散兵游擊戰方式消滅的。俄羅斯軍方承認,攻入格羅茲尼的第一三一獨立摩托化旅和第八十一摩托化步兵團全軍覆沒,並有一百多士兵被俘。
當車臣人把被俘俄軍士兵的錄影帶在電視台播出後,最難堪的恐怕就是葉立欽總統和他的國防部長格拉喬夫。格拉喬夫將軍在準備出兵車臣之前的那句名言,成為十年來交戰雙方將士私下的笑柄:「只需一個空降團,兩小時就能拿下格羅茲尼,解決所有問題。」
兩小時的預算和十年的代價,為何如此失算?說來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