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吕宁思
吕宁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983
  • 关注人气:1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轉播勝利日遊行時……(一)

(2005-11-03 17:09:37)

在轉播勝利日遊行時……(一)

在轉播勝利日遊行時……

呂寧思

 

我一直在等待這一天:二OO五年五月九日,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六十週年。

 

儘管時過境遷,那個曾經令全球各陣營(以及號稱「不結盟」實際上從未獨善其身的國家)或仰慕或畏懼或仇視的CCCP(英文縮寫USSR,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已經不復存在,而我聽到很多人在提到她時,都稱其為「前蘇聯」,我卻認為,蘇聯就是蘇聯,她是歷史上永恆的存在。道理十分簡單:你總不能把德意志第三帝國稱為「前第三帝國」,也不能把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稱為「前第四共和」。而發生在六十年前那場偉大的衛國戰爭,無論是政治檔案還是歷史真實,永遠都是蘇聯的勝利。

 

本來,陪同劉長樂總裁和王紀言副總裁到莫斯科現場觀禮和報導紅場閱兵式,是我早就在計劃的一次行程。可是飛機票都拿在手中眼看要登機了,突然改變計劃退了機票。於是勝利日這一天,我在香港直播室擔任了紅場閱兵式現場轉播的解說和翻譯。

整整一個半小時轉播結束,差強人意反響良好,不少觀眾發出大開眼界的感慨。但同時我也收到幾位年齡相若背景相同的好友,認為我在解說中本來應該傳達更多的掌故、知識和評論。比如軍方的郭米克,還有軍人出身的胥曉琦、李衛平等,他們都是五十年代出生於幹部家庭的軍事發燒友,對二次世界大戰和蘇聯衛國戰爭頗有研究。

好友的批評正好觸及我的無奈和遺憾。

 

電視現場轉播,是兩個必須要素的組合:

  • 讓觀眾耳聞目睹事件現場,越多越好,越直接越好;
  • 給觀眾言簡意賅的解說,越精練越好;

無解說畫面和畫面解說這兩個要素,必須恰到好處地結合,方能取得最佳電視轉播效果。這正是我感到為難之處。

 

五月九日下午,香港時間二點,莫斯科時間上午十點,克里姆林宮的鐘聲敲響了,紅場在那一瞬間莊重得彷彿靜止。

此時,我想告訴觀眾的是:六十年前那次勝利閱兵,也是上午十點整開始的,我的腦海中出現了朱可夫元帥騎著戰馬檢閱勝利之師的黑白記錄影片畫面,而那戰後首次閱兵並不是在五月九日,而是在六月廿四日。因為從前線調回受閱部隊需要時間,所以直到勝利日一個多月之後,才舉行了勝利大閱兵。

我在解說中告訴觀眾,五月七日是德軍投降日,五月八日是歐洲勝利日,五月九日是蘇聯勝利日。但我卻來不及談及另一個問題:為何歐洲勝利日和蘇聯勝利日不是同一天?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謎。曾經有評論家指責說,這是蘇聯故意與西方對抗的表現。在蘇聯解體之後,一些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例如波羅的海三國,把勝利日提前一天到五月八日,烏克蘭也有人提出:我們應該在哪一天慶祝勝利日?是繼續跟俄國走還是轉向西方?甚至有人把五月九日這一天,與一七六四年同一天猶太人遷徙俄羅斯的紀念日連在一起進行古怪的聯想。

我從俄羅斯歷史學家庫曼涅夫那里找到了謎底。原來,五月七日清晨兩點四十分,德軍總參謀長約德爾在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設在法國東北部藍斯鎮一所學校內的臨時總部中簽署投降書時,盟軍方面只有美國將軍史密斯代表簽字,蘇聯將軍蘇斯洛帕羅夫在場但沒有簽字。作為蘇軍最高指揮官的斯大林遂提出要求說,藍斯簽字儀式只能算做前奏。結果,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最終簽字儀式是在柏林郊區小鎮卡爾斯霍斯特舉行的,時間是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夜間,由蘇美英法將領同時簽署,蘇方簽署人是朱可夫元帥。由於時差原因,簽字的時間正是莫斯科時間五月九日零點四十三分。

 (未完待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