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禅寺的宋荔
题记: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福州西禅寺的宋荔在当地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禅地文化。西禅寺始建于唐朝,距今有1130余年历史,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西禅寺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种,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西禅小记》)。而且自明朝开始,寺僧每年均举办荔枝会。每年盛夏蝉声高鸣荔枝红熟之际,福州文人雅士就应邀莅寺,开园采摘品尝荔枝。或击钵擘笺斗韵,或挥毫书画,堪称盛事,留下了许多轶事与诗词,成为了福州一大传统民俗文化。
宋代的蔡襄曾经这样称赞西禅寺的荔枝:“荔树风光占全夏,荷花颜色未留香”。1981年,时任全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访问西禅寺时对宋荔也是赞叹有加,留下了“百柱堂空观劫后,千年象教话当时。禅师会得西来意,引向庭前看荔枝”的佳句。文中的这株宋荔先后经历过四次枯荣,主干已全部空蚀,只靠半边的树皮维系着整棵植株,继续演绎着千百年来的传奇。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脸与皮对于人与树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十多年前,为了保证这株宋荔正常的代谢,一位名叫品性的法师为它牵引水管,确保其从树根到树端都有充足的供水。在寺内僧人精心照料下,宋荔枯木逢春,重新开花结果。如今,利用嫁接和移植等栽培法,西禅寺宋荔已有许多的“子孙”。据报道,西禅寺宋荔和它的“子孙”,每年能产1万公斤荔枝。

这株宋荔先后经历过四次枯荣,主干已全部空蚀,只靠半边的树皮维系着整株。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脸与皮对于人与树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百柱堂空观劫后,千年象教话当时。
禅师会得西来意,引向庭前看荔枝。





在寺内僧人精心照料下,宋荔枯木逢春。

每当南国六月荔枝丹时节,
西禅寺都会吸引大批善男信女前来品尝“宋荔”
(媒体图片)
摄影 / HongKong
荔枝红 朱昌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