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江陵2009端午祭掠影(组图/文)

标签:
端午节端午祭中国韩国江陵城隍菖蒲联合国文化遗产文化旅游 |
分类: ★域外传真 |
韩国的端午祭的时间和我国的端午节一样,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祭在韩国相当普遍,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在1967年被确认为“无形文化遗产”之后,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动恢复并发展起来。
江陵端午祭是现在韩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原来在韩国许多地区都有端午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区完整地保存着。江陵端午祭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引起中韩两国民间争论。不过目前两国学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可以和谐共存,良性互动,端午祭的成功“申遗”不影响中国端午节进行“申遗”活动。
现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数种祭典和假面舞剧,还有农民乐舞比赛、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棋王比赛等文娱节目1000多个。从五月初一到初十,还举办全国性的盛大的“乱场”(庙会集市),各地特产商品集中展销,规模很大。
26傍晚江陵举行迎神祭,人们将传说中的大关岭城隍神和女城隍的神位供奉至端午祭坛,
供奉神位的游行队伍绕城市一周。
人民网记者/莽九晨 摄
27日上午在端午祭坛举行朝奠祭,祭奠大关岭城隍神和女城隍。
端午节的起源与稻作农业的起源有关,与水有关,每年农历5月正是涨水的季节,为了祈求大水不将水稻淹掉,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祭神。这样才慢慢形成这个节日。
27日朝奠祭之后举行的端午巫祭,由巫师唱歌并配以舞蹈,
为人们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事事顺利。
人民网记者/莽九晨摄
稻作农业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公元前三世纪,我国的水稻传向日本。韩国的端午节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27日下午演出的官奴假面具,该具是端午祭期间重要的游艺活动之一。
人民网记者/莽九晨摄
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江陵端午祭中“端午”二字源于中国汉字,但端午祭又与中国的端午节不同,是当地发展出的独特祭祀文化。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真境净土●意静心远(组图三)
真境净土●意静心远(组图二)
真境净土●意静心远(组图一)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原创组图)
NBA啦啦队美女激情四射(组图)
三叠井●雕之美(组图)
留守儿童的双休日(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