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文化话剧 |
分类: 茶话会 |
发几篇年初给某报纸写的专栏稿子,大家凑合着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阵子去看了话剧《琥珀》,不过不是冲着刘烨和袁泉去的,我只是孟京辉和廖一梅夫妇的粉丝。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几乎看了孟京辉导演的所有先锋话剧,对他游刃于先锋与商业之间的从容与机智特别着迷。只是这次实在有些失望。
刘烨和袁泉激情地演绎了一个某女与移植了前情人心脏的某花花公子堕入爱河的故事,不象先锋话剧,倒象是8点档庸俗而肤浅的都市生活剧,矫情而又歇斯底里,没骗掉我的眼泪,却惊起了一身鸡皮。
剧名叫《琥珀》,大概是指剧中的花花公子移植了别人的心脏,就象琥珀中包含了某种昆虫。如果用来比喻这出被商业化重重包裹而逐渐僵硬石化、迷失自我的“先锋”戏剧,再也合适不过了。
故事的情节虽然说不上老套,但也绝不新颖了。比如美国电影《21克》,说的也是某人移植了心脏后,与心脏提供者的妻子所发生的故事。然而《21克》真正想要探索的不是爱情,而是在自我的迷失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据说每个人从濒死到死亡的刹那,体重会减少21克,这21克就是灵魂的重量,除此之外,就算有一吨的体位也不过是一具臭皮囊。
又比如吴宇森的电影《变脸》中,警察与强盗互相调换了容貌,各自迷失了自我,在善恶之间苦苦摇摆……《楚门的世界》里,吉姆·凯瑞突然发现妻子、邻居、朋友……周遭的一切都是假的,自己究竟是谁?生存意义何在?甚至耍酷耍到没边儿的《黑客帝国》,说穿了讲的仍然是对这个荒谬世界以及自己身份的迷惑与恐惧。
相比这些商业电影,一向以“先锋”著称的孟京辉这回倒象是变得俗不可耐了。袁泉声泪俱下地喊了几回:“我爱的究竟是你,还是你身体里那颗跳动的心?如果哪一天你不再是这个‘你’,我还会不会爱你?”
这个貌似高深的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只要翻开《聊斋志异》里那篇《画皮》,立马就有答案了。总之绝不会是话剧里的皆大欢喜。
真正难以回答的却是这个失焦了的问题:琥珀究竟是什么呢?是外面的那重树脂,还是树脂里的昆虫?
你是 谁?是镜子里的那个人吗?这个世界又是什么?什么才是你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目的和意义?这是哲学的终极命题,也是许多人穷其一生想要找到的答案。然而大贤如 庄周,睿智如卡夫卡,尚分不清梦里梦外、自己是否蝴蝶抑或甲虫,我们这些俗人又何必对这个注定无解的问题较真呢?所以当话剧落幕的时候,我还是一如既往地 热情鼓掌,并且以一个粉丝的身份大吼了一声:“孟京辉,我爱你!”
孟京辉是谁?前面一排美女纷纷转过头来,幽怨而迷惑地瞪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