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女权探戈厨房鸟粪垃圾跟头文化 |
分类: 随笔 |
http://s15/bmiddle/4709e80dt8bd293234c6e&690
http://s11/bmiddle/4709e80dt8bd29671be2a&690
http://s8/small/4709e80dt8bd291e964f7&690
-
《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徐坤获奖小说选集》是笔者从事小说创作近二十年来的一部中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里面收录了《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厨房》《狗日的足球》《鸟粪》《先锋》《遭遇爱情》《早安,北京》等篇目。年轻时的写作,十分峻急,仿佛有无数力量催迫,有青春热情鼓荡,所有的明天,都是光荣和梦想。仿佛可以乘着文字飞,向着歌德《浮士德》中“灵的境界”疾驰。光阴荏苒,人到中年,便会将脚步贴近大地,内敛与凝重,不断思量文学如何才能得以不朽。这本集子,算是一段青春路标,为笔者和笔者的同道曾经诗意盎然的文学生活立此存照。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开始写小说那会儿,不考虑男女,只是按先贤先哲大师们的样子,追寻那条文学审美的精神之路,写《热狗》《白话》《先锋》《鸟粪》,写我熟悉的知识分子生活,探究人类生存本相,相信能成正果。后来,某一天,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潮涌来了,急起直落,劈头盖脸。忽然知道了原来女性性别是“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瓦告诉我们,子宫的最大副作用,是成为让妇女受罪的器官。
-
《厨房》写于1997年,距今已经有13个年头过去。依稀能记得,原先想写的是“男人在女人有目的的调情面前的望而却步”,写着写着,却不知最后怎么就变成了“没达到目的的女人,眼泪兮兮拎着一袋厨房垃圾往回走”。之后,《厨房》的主题给批评家演绎成了“女强人想回归家庭而不得”,所有同情方都集中在女性身上。
-
《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写在2005年,已经跨世纪了。2005年的夏季,不知在哪家厨房呆腻了钻出来放风的那么一对男女,开始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居民区的午夜广场上发飙。他们把社区跳健身舞的街心花园广场,当成了表演弗拉门戈、拉丁、探戈舞的舞台,男女每天总是着装妖艳,得瑟大跨度炫技舞步,像两个正在发情的遗世独立的斗篷。最后以女方在大庭广众之下摔跟头收场。
-
把《厨房》和《探戈》两篇中间跨度有近十年、却又横亘了两个世纪的小说,前后放在一起考察时,连我自己也不禁悚然一惊!十余年来,竟然用“厨房”和“广场”两个寓象,用“拎垃圾”和“摔跟头”的结局,把女性解放陷入重重失败之中。小说的结局都不是预设的,而是随着故事自己形成的。但愿它不是女巫的谶语,而只是性别意识的愚者寓言。
-
十年一觉女权梦,赢得什么什么名。乐观一点想,“厨房”和“广场”的意象,如果真能作为跨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隐喻和象征,二者的场面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光活动半径明显扩大,姿态和步伐也明显大胆和妖娆。如果真有女性的所谓“内在”解放和“外在”解放,我真心祝愿二者能够早一天统一。既然,中国女性的解放之路,从“厨房”已经写到了“广场”,那么,下一篇,是否就该是“庙堂”了呢?
后一篇:向冯小刚导演致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