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抒情技法之借事抒情:小事见真情

标签:
感恩的心小事技法作文杂谈 |
作文抒情技法之借事抒情:小事见真情
【技法说明】
【考试要点】
1、作文所选的材料应真实、动人,不要乱做虚假的事情,并且根据材料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抒情基调。
2、作文的感情应真实细腻,不要无病呻吟或过于夸张。
3、叙述的虽是小事,但要精炼,感情融化其中,不要叙事归叙事,抒情归抒情。
4、叙述的语言力争生动,富于情感,字字力求精炼。
【范文例说】
请先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为了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为了那颗感恩的心
风声、雨声、开考铃声,声声入耳;沉着、冷静、稳重下笔,牢记在心。
【技法点津】
1、补靓标题。半命题式的作文,首先要补好题目,补的内容应该是表示值得庆贺的人、事、景、情、理,它选材的范围很广,但是应该脱离俗套的大众的话题,从新的角度立意拟题。《为了那颗感恩的心》的题目就比较新颖,从题目所包含的信息我们就知道作者有着感谢的人。为了感恩的那颗心,她会怎样做呢,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2、凤头展彩。文章的开头很重要,独创别具一格、新颖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他们的兴趣。那就需要有创新的精神,并且还有平时多积累,多学习。这篇文章一开篇,即巧妙地改写顾宪成的一幅名联作为题记,语言非常精美,浓缩了全文的主旨,展示出作者不俗的才情,可谓独出心裁。
3、结构严谨。每篇文章要有属于自己的结构框架。那写文章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构思文章的内容,写的每个内容都要紧扣主题,切忌流水式。总之要做到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结构上的完整),前后照应,上下连贯,主次分明;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为了那颗感恩的心》中的题记又来源于妈妈在“我”临考前的谆谆叮嘱,正是这种叮嘱使小作者感受到妈妈的那份爱的可贵,所以考生就自然回忆出往昔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对“我”的种种关怀的画面,使“感恩的心”有了具体的交代,文章从考场写到往昔,从往昔又写回考场,“为了那颗感恩的心”“我”要好好表现,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回报,思路明晰,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4、叙事与抒情紧紧相连。借事抒情的文章写作时就要“事”与“情”紧紧相连,切忌叙事归叙事,抒情归抒情。通过描叙的每件事情都是有它的意义,是正能反映自己的感情的,虽是小事,但只要有意义、动人的话,也能打动读者的心。在《为了那颗感恩的心》中,正文开始作者考前与妈妈的对话,我们都能感受到妈妈的关心和紧张。接着作者的思绪回到过去,她列举了生活上一件件小事,每件事虽平凡,但是它们动人,因为它包含着父母对自己的爱,也蕴含着作者的感激之情。作者将感情融入到这些事情中,她并没有很卖力去抒发自己的感情,但是在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5、字字精炼,语言流畅。文章用字准确,语言流畅,那就可以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那平时我们要多积累好的字词,好的句子,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上。抒情性文章就要语言流畅清晰,可通过优美的语言抒发感情,但是语言平实,只要恰当运用,也是一篇好的文章。《为了那颗感恩的心》的作者应有很深的文字功底,文章的脉络清晰,语言流畅,并且她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描写每一件小事,语言平实,叙事简练,但是真实情感就从质朴平时的叙述中强烈抒发出来,增强了抒情的魅力。
6、点题。文章要点题,扣题,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点题,也的确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久久不能忘怀。《为了那颗感恩的心》的结尾,作者就点题了,为了那颗感恩的心她该怎样做,这样一篇好的作文就应运而生了。
【作文导思】
请以“珍惜幸福”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抒情作文。
导思:同学们,有人说幸福离自己很遥远,自己无法拥有幸福;有人说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幸福。那何为幸福呢?其实幸福很简单,它无处不在。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的周围:如果你与母亲逛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引下, 遨游在知识海洋,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朦胧的灯光下,静静看书,凝神遐想,那就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含义理解不一样,只要自己感到开心快乐那就是幸福了。
1、“珍惜幸福”这个题目就决定我们要阐述心目中的幸福是什么,该如何去珍惜呢。那学生所选的题材是很丰富的。
2、只要自己认为幸福的事情就可以作为文章的素材,可以具体介绍某件幸福的事情,也可以是某些幸福的片段结合在一起,但我们幸福的片段应该是有意义的,并要把它们写得真切和具体。例如:陪母亲逛街、看上自己喜欢的电影等。当我们把这些小事与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那抒情的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3、通过叙不同的小事情,它们是令人开心快乐和幸福的,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属于自己的一切,必须好好把握现在的幸福。抒发感情应真挚,不要空喊口号,这样只会让人反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