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短信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及影响

(2005-11-02 11:56:21)
分类: I 媒介
手机短信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及影响 


摘要
: 广播中采用手机短信来与听众互动,其对广播节目的内容、制作方式、收入模式、听众的类型等都产生了影响。广播与新媒介手机无论从技术的层面还是内容的层面都可以实现良好的结合互动,可以在短信、彩铃、WAP等方面来实现,将广播的产品在多方面实现“爆光”。

  关键词: 短信 ;广播;手机 ;媒介互动

  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截止到2004年12月我国现在共有移动电话用户三亿三千四百八十二万,移动电话普及率25.9%(注1)。移动电话也就 是手机不光是我们生活中的便捷的个人通讯工具,而且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的一个新的重要媒介。任何一种新媒介不可能取代旧的媒介,而是互相的融合渗透。手机 与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已经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2004雅典奥运会期间,16天期间,共收到听众短信130 多万条,平均每天八万一千条,仅8月13日早间的直播节目《直通雅典》开播50分钟收到听众的短信9540条(注2)。手机短信成为广播电台与听众互动交 流的重要工具,短信为广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本文将试从手机短信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在广播中的应用形式、影响,以及手机其他的应用于广播相互的结合可能性。

  手机短信的特点

  手机短信有如下的传播特点:1、传播信息的及时性。2、传播信息的方便性,手机无线移动可以方便的传递信息。3、传播信息的成本低廉。4、传播 信息的温柔性,短信是免打扰性的信息传递,不会对接收者造成硬性的中断。5、短信传播的内容简洁、明了准确。70个字可以非常清晰、准确的传递信息,而不 象语音通话可能造成信息的丢失。

  手机短信在广播中应用形式

  广播电台建立手机短信平台,与移动增值服务商合作开通短信息通道,听众向特定的号码发送手机短信息,而电台的主持人可以马上在短信平台上看到听众发送的短信,选择适合的内容在节目中播出。

  整个频率有一个号码,各自栏目以短信开头的字幕或数字来区别,这样原来广播的单项的传播通过手机短信以及热线电话等形成了有反馈的回路,可以和听众实时互动交流。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短信号码是“9500168”,前四位号码9500是移动增值服务商北京鸿联95公司的移动特服号码,后三位168则是中国之声的服务代码。具体节目则是在短信内容之前加上一定的区分字母。听众可以发表意见以及评论,投票或表达自己的收听需求。

  手机短信在广播中应用产生的影响

  一、 内容方面的影响:

  丰富了节目内容,听众成为了内容的生产者,成为广播节目的内容提供者。如:2004年5月18日,新疆发生一起货运飞机坠毁的事件,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在午间的《第一报告中》报道了这一消息,在随后的连线中中央台驻新疆的记者,记者称正在赶往事故现场的路上,所以具体的坠机的地点和情况都不了解。 但几分钟后,有听众发来手机短信,称自己就是事故现场的附近,坠机发生在新疆三坪农场七连并描述现场的一些情况。由于听众的参与报道,使得新闻真正成为刚 刚发生的事件现场。显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记者无法立即出现在新闻的现场,这样遍布各地的听众就可以通过手机与电台互动成为新闻的第一报告人。同时可以 建立合适的机制在和听众短信沟通的基础上来实现实时的电话联线,来报道新闻现场的情况。真正能够将广大的听众发动起来成为,使遍布各地的听众成为电台的记 者。

  在节目当中受众通过短信向正在主持节目的主持人和嘉宾进行交流,这样就形成一个三方的一个场,使的信息能够进行有效的流通。比如在北京交通广播 的一档直播节目中一位听众发来短信称自己的衣服占了502胶寻求帮助,主持人播出不久听众纷纷发来各种解决办法,其中也包含一些有趣的善意玩笑,这种集思 广益的做法,使得节目变化无穷,妙趣横生。

  同时短信形成的短信文化,其内容多是短小精悍,诙谐幽默,词句很大部分是对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轻松、有趣。使得广播可听性增强,内容更加富有人情味,对于广播节目增色不少。

  二、 制作方式及主持人的影响:

  短信的应用使的直播节目的制作形式简化、效率提高,听众的参与可以为主持人增加节目话题,创造丰富的谈资和交流的空间。主持人设定一个话题,具 体的播出内容则是听众发送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变得模糊,听众不再只是被动的、静止的收听节目而是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积极参与到节目中,与主持人嘉宾甚 至新闻现场的记者和当事人形成互动。可以说电台将广大听众的智慧充分发动起来了。

  主持人不再是面对着冷冰冰的话筒,而是可以亲身体会到听众的需求、观点以及收听的情绪,可以根据情况对节目话题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发挥。从而,可以更好的把握节目,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与热线电话相比,手机短信主持人的可控性更强,同时交流的管道是无限制的,可以允许所有听众同时参与到节目中来。另外,由于热线直播节目的属 性,恶意、无聊热线电话的出现,使得节目主持人的把关、控制比较困难,尽管从技术上采取了安装延时装置等措施,但是,由于热线控制失误引起的播出事故仍不 时发生,短信平台的应用则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受众还可以对节目进行反馈、提供新闻线索、电台工作人员可以据此对节目进行总结、调整。在中国之声,经常有听众杂早晨发来短信询问天气情况,主 持人会及时为听众播出天气信息,还有的听众会询问一些晚间的体育比赛的比分情况,主持人都汇及时播出信息满足听众的需求。这样传统的广播运作模式发生巨大 变化,节目成了互动性的广播节目,听众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节目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了。

  三、 扩大听众的范围,吸引了年轻听众的参与:

  电台节目中引入短信后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一些热衷于发送短信的年轻听众的参与,降低了听众总体年龄级别,改变广播在人们印象里听众更多是老年人的状况。

  四、 开拓了广播增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短信在广播节目中的引入,为广播的创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这个市场的规模巨大,前景良好。虽然每个听众每次发送短信的收费低廉,但是众 多听众的大量发送,为电台带来的收入是很大的。在电台的一些节目中短信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广告的收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短信的收费要明确告知听众,以免产生 短信收费陷阱等情况。

  短信多了以后如何来处理听众发来的众多短信?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无法播出,如何将这些短信也利用起来,而不至于浪费?如何 提高听众的持续参与度?一些观众发送短信被播出以后会有很好地参与积极性,但是如果经常不播其参与性积极性必然降低,如何来保持听众的持续参与性?值得我 们思考研究。

  广播、手机互动的新的可能领域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应该有自己的原创内容,有自己的一套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而目前手机这个行业还定位于通讯行业,没有自己的媒体从业人 员队伍,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媒介产业。而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变成一种信息终端,这种演变也给信息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传媒业和通讯业的 结合。就目前来讲,显然手机的移动增值领域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结合互动是最好的选择,传统的媒体有大量的内容制造力,而且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可以将产品 迅速推向消费者。而手机媒体是个人媒体,可以精确的将信息传递到个体,其技术上的优势是显然的。而且移动增值系统有着完善的收费机制。

  从技术层面讲,手机为广播的听众提供了一个反馈的通道。同时手机则利用广播的巨大覆盖面和广泛的听众群来从单一的点对点的传播形成面的覆盖。随着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移动互动语音技术的广泛开展,广播可以将这一新的移动服务应用到节目中来,比如允许听众通过IVR 来完成互动,这样听众的声音可以在节目中采用,更好的发挥广播听觉媒体的优势,丰富节目,吸引听众更加积极的参与。

  从内容层面看,一方面广播可以将手机的相关内容比如短信息(SMS)作为节目的内容,这个短信息可以使听众自己创作的针对某一个广播节目的,也 可以是手机用户之间发送的段子,类似短信排行榜。比如北京点金指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在北京文艺台等15个电台播出《短信江湖》。广播还可以将手机应用中 的铃声以及彩铃拿到节目中,可以制作铃声类的广播节目,这类节目有北京音乐台的《彩铃乐翻天》等。在满足了节目制作的同时又可以和移动增值服务商合作盈 利。而且这一市场的前景被业内人士非常看好。据易观国际发布的《移动增值业务系列研究报告——个性化回铃音(2004)》显示2004年全国个性化手机回 铃音(CRBT)用户数将达到2200万,市场规模达到8.6亿元(注3)。

  另一方面:可以讲广播的内容制作为适合手机平台传播的产品,将广播产品多面化的曝光,广播的内容在通过广播、网络电台、手机平台等多个平台实现 传播。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的《2004年中国移动增值服务研究报告》中表明:2003 年中国移动增长业务市场达到233.2亿,预计2004 年,移动增值业务的收入为385.4 亿元人民币规模,2006 年为640.5 亿元人民币(注4)。比如将广播的新闻类、生活信息以及相关的内容制作为短信、WAP(手机上网)的内容,将音乐类的节目制作铃声和彩铃产品等。

  广播以其特有的伴随收听性和易于移动收听性、声音媒体的特性,堪称绿色媒介。随着汽车的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广播频率的增多,节目的丰富,广播逐渐再次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广播的广告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注5)

  传统广播和手机短信相结合,其意义不亚于当年热线电话引入广播。手机短信将成为广播发展的新翼。广播与新媒介手机的结合空间依然非常大,而且这种结合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当然对于短信引入广播节目中所带来的一些弊端,我们的广播节目的业者以及相关的移动增值服务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对于短信的收费细则要明确的告 知听众,避免短信陷阱的出现,损害听众的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广播媒体在听众中的声誉。对于应用短信的内容也要做好把关,防止出现俄罗斯人质事件中某些媒体 利用短信竟猜被绑人质数这样的不良事件。广播将新媒体技术短信与自身良好结合使得广播的发展更有活力,同时也方便了听众的收听节目和参与节目。

  

  注释

  1、中国信息产业部网站:www.mii.gov.cn

  2、钟之,《彰显广播特色、创新突破迭现——中央台中国之声圆满完成奥运报道》,《中国广播》2004年第10期

  3、易观国际网站: www.analysys.com.cn

  4、上海艾瑞市场咨询公司有限公司(iResearch):www.iresearch.com.cn/  5、钱岳林 朱 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线数字广播系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info.broadcast.hc360.com/html/001/002/003/5300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