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 山 的 传 说

(2015-09-17 08:52:07)

     

                           

    三河县城西北的平原上有两座孤零零的小山峰,伫立在潮白河的东岸。神奇的山南北走向,北边那高一点的叫“孤山”,蜿蜒南下那座低矮的小山叫“留山”。打老远的地方一看,一高一低的山峦好像骆驼的驼峰,面朝北边的燕山跪卧在那里,好似饱含热泪一样仰慕张望那连绵起伏的群山,有着一种孤独、悲切、失意之感。

山坡上,青山绿草,严严实实地覆盖在山上;山顶上,生长着数十棵造型各异的松树,陪衬在孤山塔边,美丽的景象使历代人对它敬仰。多少年来,对于这个神秘莫测的山峰有着多种多样的传说。

 

孤山来由之说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惟有此处一峰挺秀孤独的站在那里。有关这山是何年何月冒出来的谁也说不清楚,哪个年代就有了孤山,要追溯到哪朝哪代也无人知晓,留给后人的只不过是传说而已。

据说,古时候,在京北的燕山里住着一对老龙王老龙母,已经生了八个龙子,个个生龙活虎十分可爱。没多久龙母又生出来一个可爱的小白龙,老俩口十分宠爱它。随着时光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龙母精心呵护下,小白龙渐渐地长大。龙父龙母耐心的调教它如何穿山越岭,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有时把它带到潮白河里游戈,日久天长聪明伶俐的小白龙修炼成仙,修炼出一身过硬的本领。

久而久之,小白龙十八般武艺也练的差不多了,整天价在这山里河里转来转去的觉得枯燥无聊,使得它性格很孤僻,不想在这儿长久的待着,便萌生了“私奔”的念头。一天深夜,狂风大作,乌云满天,雷鸣闪电,大雨滂沱,天空上亮过一道勾子闪电,从空中劈到天际,一个跤响的炸雷“咔嚓”声震旷野,把大地震得直颤抖,瓢泼大雨如注。闹心的小白龙心想:今儿个机会来了,趁着龙父龙母正在酣睡,不如我立马逃出山去。于是他使了一个法术,唤起身边一座小山,在闪电的照耀下,急忙飞出燕山沿着潮白河南下。

小白龙银鳞亮甲,白须白尾,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在空中游荡着。

它先游遍了北京城,大饱眼福之后,饶有兴趣地朝京东一带寻找风水宝地。看大地除去茅屋草舍外,就是连片的庄稼地,千沟万壑横七竖八的到处可见。往东一看,百里之外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三河县城东;往南看,它看见了云台山与太行山紧密拥抱在一起;往西看,它看到了京城西玉泉山,这些地方都不是小白龙所向往的地方,一时小白龙一筹莫展拿不定主意。

就在它举棋不定那一刻,云散、风息、雨止了。空中繁星闪烁,空气格外的清新。这夜小白龙撒着欢玩得可开心了,这是它有生以来第一次玩得这么得意。正当它尽兴之时,各村的公鸡开始打鸣了。小白龙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它知道自己触犯了家规,再想回燕山为时已晚,就是能够回到山里,想必受到父母的严厉惩罚,可能会被打入冷宫,终身难以脱身。心想:一不做二不休,狠了狠心按住云朵,决定就降落在潮白河东岸一个叫山西小村的村东。

山一着地,就跟大树扎根似的“滋”的一声就钻进地里,小白龙使个隐身术,一闪身躲进山里。

由于小白龙在空中游荡的时间长了,身体有些疲惫不堪,便靠在山壁上,不大一会儿就眯瞪睡着了。

小白龙睡着睡着,觉得身边有人在捅它。偷偷地看了一眼,一个个头不高,须发全白的老者,翻穿皮马褂,左手持杖,右手执扇,摇头摆尾,自乐自赞的小矮人站在它的眼前。小白龙明白了,他是当地的土地神,佯装没看见他,又闭上了眼睛。

土地神一看,嘿!好小子,你这个胎毛未干的小白龙,胆敢不把我这个土地爷当回事,好!早晚我得给你点颜色看看,气得他在它的跟前来回踱步。

持续了片刻,只见小白龙仍然不理睬他,憋不住的土地神说话了:“喂,你是打哪儿钻来的东西,胆敢在我的地盘上撒野?”

小白龙躺在那里连动都没动。

土地神更不来好气地接着又说:“难道你不懂得山里的山规吗?这是我管辖的一亩三分地,你怎么也应该跟我报个到,打个招呼吧!”

小白龙用鼻子发出两声“哼哼”,还是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

一时间,气得土地神牙直疼,捋了捋胡须,一甩袖子说了句:“好,等着瞧。”扇子一扇不见了。

小白龙还在得意洋洋,还想听下茬,没人言语了,睁眼一瞧,人那?左瞧右看的咋不见那个土地神了?

人走了,它把眼一闭,接着又睡了起来······

当它这一觉醒来,外面早已经到了鹅毛大雪满天纷飞的季节。小白龙憋屈的发出“呲呲”的长吟,声音巨大凄惨。

一日,它扒开一道山缝儿,忽的一声,西北风吹着大雪扑面而来打在它的身上,身觉寒颤。于是,它松开手躲进山洞里。

自从小白龙降落在这个村子里之后,始终对这个地方不满意,总想伺机再寻找一个有风水的好地方。左思右想,突然它的烦躁脾气上来了,再也按不住性子,走,说走就走!它晃动一下身子,从山里钻了出来,准备呼唤山头陪着它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可惜,它刚一动,就惊动了土地神,就在它刚离开此地那一刻,后街的芦花鸡挑头“呜呜”的叫了起来,它一叫不要紧,全村的公鸡都随着叫了起来。就这样,不得不使它又慌忙的降落在村子东头。

此时此刻的它,已经预示到自己得罪了土地神,成心向它发难。

的确,这是土地神使出的伎俩。知道它在这里不会久留,时刻都注意它的一举一动,这不,在它刚要离开之时就鼓捣村里的鸡提前打鸣。于是,他趁机捡起身边的一块石头压在它降落的南面,念了几句咒语,顷刻间石头越长越大,隆起一个小山包,阻挡住它的去路。

可巧儿,这座小山正好压在龙尾巴上,不管它怎样的挣扎,小白龙也没有回天之术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小山包称之为“留山”。打这以后,孤山就被留山长久的留在这里了。

 

孤山定都之说

自从有了孤山和留山,好奇的登山人络绎不绝。

到了燕王朱棣建立大明永乐政权之后,打算再建一座新的都城。一日,朱皇帝理完朝政之后,便问了他身边的心腹刘伯温:“爱卿,我想在皇城百里之外再建个都城,你意当建在何处啊?”刘伯温原先是玉皇大帝身边的一位天神。自幼性情奇迈,神智过人,现如今是个大军师,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事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他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一把,助朱元璋完成了帝业,开创了大明朝,鞠躬尽瘁力保国家的安定,被后人称之为诸葛亮再世而驰名天下。

刘伯温深谋远虑,心想:北京城刚建完,咋又还想再建一个都城,一国两朝那还了得。可是他是皇帝,君无戏言,不听也不行。他迟疑了片刻,凑在皇上的耳边,说道:“我主万岁,万万岁!此事非同小可,乃万年大计,不可轻易为之。待臣祭天神拜北斗,观完天象之后,方能定夺。”

朱棣问道:“那你需要几日?”

刘伯温爽快地答道:“只需三日。”

第二天夜里,晴空万里满天星斗,真是天助刘伯温。到了子时祭天开始,面朝西北拜完北斗。刘伯温仔细的观望天象,心里在揣摩着这大明朝定都时,选择了北京城这个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依山傍水很有灵性的宝地,此乃天府之国宝之地,博大宏富,干嘛还要挑个地方再建都城哪?当刘伯温正聚精会神的观天象时,天空中则出现了海市蜃楼,进而发现天空中有两颗亮星夺目。一颗正好与元朝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垂直,另一颗正好与孤山垂直。刘伯温觉得很奇怪,再仔细一看,与孤山垂直的那颗星的周围还有四颗小星。这下,让刘伯温感觉到真龙天子的天地感应了,皇上的隆福能把他的意图在天空中显现?皇上啊皇上,您可真有福分。刘伯温认真的看看那四颗星星是定位了新都城的四个大门,东边定在军下(三河小崔各庄村东),西边定在(顺义县)李桥,南边定在了烟郊店(现在叫燕郊),北边定在了顺义的牌楼村。也就是说,如果新建都建在孤山,烟郊店是正阳门,牌楼村就是明朝新都的北大门,军下则是东门,李桥是通关门。

刘伯温观完天象,命令部下,派遣四支小分队分赴孤山的四方,到小星垂直处砸上个桩橛,以便定新都之基址。

三日后,刘伯温上奏燕王,呈上定都的新方案,并说:“万岁爷,大都四面甚高,中间低洼,像个聚宝盆,风水之极也。若在此定都,国民将七富三穷。孤山,在大都方圆几百里内,风水仅居其次,若定居于此,国民将三富七穷,别无选择。究竟定居何处,请陛下量度。”燕王说:“爱卿,一国之安定则是皇天有福,民富稷安,那就定在大都吧!”

刘伯温暗暗一喜。

结果,孤山这块风水宝地最终没被皇上选中,便成了一段美丽的传说。不过,消息一被传出,就在山西村里涌来了卢姓、凌姓、王姓、聂姓等来这里定居。

 

孤山宝塔之说

俗话说:是村就有庙,是山就有道。自打这里有了孤山和留山之后,此地便红火起来,从四面八方云聚众多的商贾来这里做买卖,整日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一天傍晚,山西村里来了一位南蛮子。由于旅途劳累,就想在此村借宿一宿。轻轻叩开村边聂家的柴门,说明了来意,容他一宿,明晨起来继续赶路。聂家人人善良,热心待客,愉快的给他腾间房屋让他安歇。

天色快要日落西山了,橘红色的彩霞映照在天空。南蛮子安顿好之后,走出聂家门来到孤山脚下,他觉得这个小山峰很神奇。于是,他拾阶而上。当他登到山顶之后,看到风光旖旎的潮白河,河水犹如绸缎在那里飘逸;又看到北边奇峰罗列的燕山,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好像众多的蛟龙盘卧在那里。空旷的原野一碧千里,十分惹人的眼球。此时此刻的他,心里无比激动,深感这里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只可惜山顶上缺少一座塔。

南蛮子着迷了,依恋在山上。一阵风儿轻轻地掠过,他才觉出凉意,仰望天空偶见天空中寒星点点,噢,天色黑了,只好顺着原路下山。

回到了聂家,南蛮子跟主人攀谈起来。

聂家老大人一看这个人,就觉得此人不是一般的俗人,一定是个仙道。他亲眼目睹了他上山快如风,不多时便到了山顶,不得不令他暗自佩服。

见他进了家院,便凑到跟前说:“请问先生,一天的奔波您是否劳累,快吃口饭早点安歇吧!”

南蛮子连连答道:“不累,不累。”

老人接着又问道:“先生,承蒙我说句不该问的话,您今日是哪阵风儿把您吹来,明晨又到何处去?”

南蛮子“噗嗤”的乐了,忙说:“老东家,见怪见怪,我一不是仙,二不是道,只不过是路过此地就想在这里站站脚儿。”

“不、不、不,您绝非是个凡人,您登到山顶有何感受?”

“这个?这个!”南蛮子点了点头,不想道破天机。

在老人一再的追问下,南蛮子接着说:“您问这个,我也无法解答您,按我这个眼光看,您这里的山很有来头啊!按老朽的推算这里很有风水,借着这山水的灵气,将来贵地方一定会人丁兴旺。实不相瞒,此处唯一的缺憾就是有山无塔,不成一景。”

“那您瞧我们该咋办?”老人追问了一句。

南蛮子说道:“呵呵,不管你们村里的东街人还是西街人,一时半会儿你们做不到的?等着吧,上帝会造化人间的。”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一直谈到深夜。

说来这事也真奇怪,没过多久的一个深夜,这荒山秃岭上有了很大的动静。等到第二天早上一瞧,嗨!一宿之间孤山顶上建起了一座青砖结构宝塔,村民们争相观望,无不叹止,都说南蛮子的话真灵验了。

后来有人说了,这是上界的仙女修的,说是鲁班的三个女儿下凡了。

原来,她们姐三个整天价在天上没事可干,总想降到人间里转一转。这天夜里姐三商量好,偷偷地来到了人间,把北京城看了个够,她们看到了皇城边有山、有水、还有各式各样的塔,让她们好不羡慕,都觉得这里跟上界没啥区别。就是城东、城北穷气点,没啥景物。

大姐便跟她们姐俩说:“妹妹们,你俩别就光顾游山玩水,既然造访了人间,就不能白来,咋也应该给人间留点念想。”

大姐刚一说完,那姐俩心领神会了。二姐心灵手巧,一般人干的活她还看不上,她看着塔就说:“大姐,这有啥了不起的,鲁班是咱爹,修个宫,建个塔的,这不叫事儿。不是吹,咱要是建个塔准比别人建得漂亮!”

三姐的心更胜,顺口搭音的就说:“大姐二姐,反正咱也没事,依我看,既然咱姐三来了,那就各找一地方,一人建一个塔。可有一点,谁建的地方不管地势高低,塔尖都要一边高。”

一瞧大姐不言语声儿了,二姐急忙就问她:“大姐,你咋不吭声啊,到底咱建不建啊?”

二姐的心里憋得鼓儿鼓儿的,催着大姐答应。

大姐看出她俩的心思,知道他俩都想显摆一下自己的本事。于是,就同意了她俩的意见。

大姐是个特别心细的人,一再叮嘱他俩,不要自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得抓紧建,鸡叫的时候必须建完,天亮之前返回到天宫。

二姐三姐格外高兴,一口同声的说:“姐,你就放心吧!鸡叫前绝不落在你后头。”姐三相互使个眼神儿,“扑哧”都乐了。

二姐眼尖,一眼就看见了京东孤山顶上秃了吧唧的,就想在这座山顶上修个塔。大姐往北寻觅,走到了顺义县城,见城北边有一处高耸的地带,停住了脚,想在这个有风水地方修个塔,这样县城里增添一景,那可就美丽多了。再说那个三姐,分手后她就往南走,走到了香河西临潮白河边,想在那里建座塔,她走到那里一看,全是白沙土,地基不会牢靠,万一遇上潮白河发大水,这个塔还不给冲垮了,这不就白嗒了。不行,还是换个地方吧!接着走到了通州城东大运河的西岸,发现有一块地势平坦的地方修个塔正好,啥也不说就想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修了起来。

不说大姐三姐,单说二姐在孤山上修塔。

二姐选中了孤山顶的中间,使了一个法术,在塔基中间打了一眼数丈深的井,然后唤来孤山附近的山神土地,搬砖的搬砖,和灰的和灰,干了起来。

干过一个时辰,塔身已经建完。二姐这才松了一口气直起腰来,一看三星,歪歪的,离鸡叫已经为时不远了。

大姐已经也把塔垒有两人高了,心想:我的俩妹妹,二妹有心计干事仔细;三妹干事毛手毛脚不让人放心。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俩找到建塔的地方没有?心事重重放心不下,生怕她俩把活干砸了,万一塔尖的朝向垒错了,冲了雷神,那还不把塔劈了。左思右想实在干不下去了,也不顾及自己能否建完,放下手中的活儿来到孤山上。

走到这儿一瞧,嗨!死丫头垒得真快呀!塔顶四角挑立真够漂亮的。她绕塔一转悠,妈呀!朝东南的那个角正对准雷公,再一细看,整个塔有点朝东南歪。急得大姐直摇头,不知说啥好。

二姐看出来大姐心思,就问她:“大姐,你修完了吗?”

大姐不语,仔细的还是在看塔。二姐又问她:“你的塔还没建完,还有心思看我来了。”

大姐说:“我是怕你把塔修歪了招寒碜。”

就这一句话,说得二姐心里热的呼啦的。

大姐急忙告诉她,要赶紧想办法纠正。不然雷公一发怒,好歹就把塔劈开了,到那时,可真的白费劲了。

时间不多了,拆塔已经来不及了,怎办?三姐急中生智,一张开手掌,从天上降下来一堆大铁链子,便急忙输到井里。就这一下拉住了塔身,不论遇到啥也不会晃动了。

事不宜迟,需要马上离开,二姐一看,塔顶高挑很与她心,塔的四角还是不尽完美,一挥手,把塔上挂上了铃铛,风一吹,铃铛就“哗啦哗啦”的发出悦耳的声音。

天色蒙蒙,大姐二姐急忙抽身走到通州来找三姐。到了通州城东一看,三姐建的十三节塔也已建好。大姐站在塔顶上一张望,还别说真跟孤山塔顶一边高,唯独就大姐留下了一个半拉塔没有建完,姐三便匆忙返回天宫。

后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从哪儿来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力大无比,来到了孤山脚下。他听村里人窃窃私语的说,孤山塔里有根捯不上来的铁链子,谁要是能拉上来,就请他吃饭喝酒。好汉有点不服气,没把这事当回事。他说:“我就不相信,你们请请我,我立马就能捯上来。”

酒足饭饱,好汉在大家伙儿簇拥下来到山顶。

就见大汉钻进塔门,顺手就把铁链子拽了起来。

拉呀,拽呀,铁链子捯上来一大堆。铁链子越拉越沉,累得好汉汗流浃背的,也没有全拉上来。

也不知道他喘了多少回气,又拉了多久,被他拉上来的铁链子足足有几吨重,还别说到了傍黑儿的时候总算拽上来了。大家一看,只见铁链子头上栓着一只王八,王八壳上还刻着几个字“······灵异······夜话”,大家伙一看,妈哟,这哪成啊,赶快送回去吧,在大家伙帮助下,又把铁链子又输进井里。

到了光绪年间,山西村里人募捐在塔东南角隅建起一座魁星楼。后来,在孤山塔下建了一座庙,名曰:“圣人庙”。设东西配殿,东殿供奉药王爷,西配殿供奉财神爷,每年三月初一是三河第一个庙会,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到这里,庙里香火不断,僧众成群,游人接踵,善男信女,进香拜佛,走会唱戏,登山观塔眺望四野。粪庄(现叫复兴庄)有个高跷会,年年庙会前来祝贺,绑好跷棍从山下顺着十八磴台阶而上,招来无数人陪伴他们蹬到山顶。也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词颂诗咏,留下了篇篇千古绝唱。

而今的孤山早已没有了旧日的模样,庙宇毁于解放前的战火,宝塔在1966年被当作“四旧”和庙宇的断壁残垣一起拆毁,山上树木也早已荡然无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