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随笔 |
冯强/文
俺92年大学毕业,主修计算机应用,可工作后鬼使神差地搞了将近5年的电子工艺方面的工作(当然对熟悉产品制造流程大有好处,对搞信息化大有好处,这是后话)。其实,我读书时很想转系到电子系,因为读中学时就喜欢自己焊个收音机、功放或无线话筒啥的东东来玩。读大学时,我的编程水平在班上算不顶尖,但模电、数电都无人能敌,当年都是考97分以上的,可惜我的天份了。直到现在,发现俺还是很喜欢电子方面的东东,虽然已经好多年没弄过了。
几个月前,我的一台纯功放冒烟了,因为用了13年了(我参加工作后第二年买的,当时流行Hi-Fi和“发烧”),本来准备扔了。
下午无事,想在扔之前看看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于是就把它拆开来。原来是小问题,220V交流进来的滤波电容被击穿了(从第2张图可以看得很明显)。当时这套音响是自己配的,Sony的CD、IAO的功放、惠威的音箱(其实是惠威的喇叭,当时好多做音箱的店),效果还真的不错。由于功放只是小问题,所以准备找颗电容把它修好。其实这颗电容从电路上可有可无,但为了求个心安准备还是换个正牌的2KV
0.022uF的。广东的厂就是黑,功放小信号处理用的是电子管,大功率管和电源也用料十足,可惜在小地方省钱,我拆下的电容甚至没厂牌。汗~,哪象我们内地的电子制造商用料从大到小都一丝不苟。
结论:知识就是金钱,我又省下买功放的1~2K银子了。:D
后一篇:实施信息化项目“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