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_慧心灵犀
我喜欢学习中华民族前辈优秀的历史文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历程,越学越感到它博大精深,格调高雅,越学越能使心情轻快,似乎对社会现象和人事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当然,我也喜欢学习现代人的创新思维和生活方式。活到老、学到老,对我来说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健康生活的需要。
我对年老者休闲式学习最深的体会就是学习能够修心养性,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能够促进身体生理健康;追求学习乐趣比单纯追求健康更现实,更有效,更有自主性。
我建议老年朋友们在休闲时读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其中包含的伦理道德和有关心理平衡的教诲能使你怡情怡心,心胸坦荡。比如,孟子的心性修养说,尽管有其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实际上他所主张的心性修养是一种根本的心理调节和道德修养。它对我们了解社会,认识人性,平衡心理,体谅他人以及增强行为道德自觉性是十分有益的。
过去许多年来,我们曾无情地鞭打过心性修养说,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并不是历史的、客观的,也不是科学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学习来调节心理失衡以利于身体并不是走向身体健康的唯一渠道。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环境和兴趣作出适合自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选择。老年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体验了社会,看透了人生。所谓“看透了”不外乎是有了排除干扰,调节心态,实现心理平衡的耐心和能力,因而心情变得更加豁达、宽容,待人处事更加理性、现实。

“老而好学,如柄烛之明”(西汉经学家刘向语)希望我们老年人在灿烂的人生余晖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向社会、向书本、向他人、向自己经验教训的学习中保持一种清淡悠远的生活趣味,达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目的。
%%%
图片来自网络
%%%
(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