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妈妈_家长里短中的事儿和理儿

标签:
未雨绸缪抛砖引玉老人伤害事与愿违分清主次掌握好度隔代教育 |
分类: 作者_朋友的文章 |
婆婆妈妈、家长里短中的事儿和理儿
——愿和朋友们讨论
退休了,摆脱了职场中的急和气,回家一心一意的照顾家人,本该尽享天伦之乐和安然平静的晚年,但现实并不如愿,尽心竭力地帮助儿女却招来许多的气和恼。下面是我和老年朋友们接触中直接听到的真实故事:
一个大姐退休后身体好精力旺,自己家整理的井井有条。女儿出嫁了,小两口工作忙路途远。她心疼女儿,每天买好菜坐公交车跨区去女儿家,洗衣、清洁、做熟饭摆好,傍晚再赶回家照顾老公。
这位大姐两口子都退休,收入不低,独生女结婚几年了,不着急要孩子。小两口常来家吃住,妈给买、爸给做,省钱又省事,老两口图的是热闹。
有两位大姐的儿(其中一家的女)中年离异,半大的孙子的养育、教育推到了奶奶姥姥身上,她们既为儿女的情感、归宿走脑子(有一个还下岗),又要面对单亲孙辈的吃穿、学习和心理等问题,缠头裹恼的松不下心,精神、精力、经济的压力很大,觉得是一辈子都还不清、推不出的债务,到死也难闭眼。其中一位大姐还常常内疚自己在他们离婚问题上的不冷静,谈到这时,长长的叹出一口气。
我听到这些事感同身受,为什么给老人伤害最大的是来自感情和精力投入最多的、自己最亲的儿女呢?为什么往往事与愿违呢?这儿女情剪不断理还乱,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才好呢?我很想借这个平台和大家探讨,望博主和朋友们广舒己见给予启发。
我隐约觉得该弄清这么一些方面:
——摆位要分清主次。儿女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他们的婚姻、家庭、家务、育子问题,他们自己是主角,我们是配角,搞不清这个前提就会乱。
——帮忙要掌握好度。家务、孩子等全包揽了,是为他们省了精力,但是不是也在客观上不利于他们在成家后尽快地、充分地在家庭生活中领悟家庭角色和责任,体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利于他们核心家庭的建设。
——隔代教育题更大。涉及孩子情感、习惯、社会适应等,代沟和教育孩子的认识理念更是矛盾点,这有个责任和分工以及认识沟通问题。
——培育和收获孝敬。我们目前身体、精力、经济均用不上儿女,主观上不图回报,甚至还一贯付出,但一旦需要时他们能担当起来吗?怎样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