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灵雨露67
心灵雨露6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71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格鲁吉亚_续4

(2009-09-11 07:36:05)
标签:

留学

格鲁吉亚语

测线

军人

警察

语言

文字

好客

分类: 作者_比邻

                     作者:    比邻

    这次讲讲一些琐事。                                我在格鲁吉亚_续4

 在古城堡前施工

   

  当时,莫斯科到第比利斯的航班就已经不很正常,能不能在过境签证的有效期内搭上飞往第比利斯的班机,是件说不准的事情。可那时还有着不少来到中国的国际倒爷,他们包着飞机来,将中国的服装、日用品倒腾回去。这些飞机有些降落在天津机场。所以在天津机场反而有了经乌鲁木齐、杜尚别直飞第比利斯的飞机。只要持中国护照找到机长,交上不到两千元人民币,机长给你写个纸条,拿上这个纸条经边检和海关就可登机。

    但机场方面建议我们不要坐这种飞机,为了了解确切请况,我们被允许登机看了看。真是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说不清这是货机还是客机,连通道里都堆着大大小小的编织袋,而且座椅上,机舱壁上装饰条上有些螺丝都已经缺失。在该是空姐准备餐饮的工作间那里,扔着一大堆面包,还有些瓶装水,渴了饿了就自己去拿吧。

    机型是因屡屡出事在中国已经淘汰的图-154,飞机是机长的,也就是说是机长是个飞行运输个体户。因为连个旅客名单都没有,可以说坐上飞机就等于已经失踪,不坐这种飞机显然是正确的选择。所以,我们去格鲁吉亚是坐瑞航的班机从北京飞苏黎世,再从苏黎世转机到第比利斯。先向西,再折回东。绕了个大弯。后来,就见到了此类飞机因超载在新疆坠毁的报道,我国不再允许这类飞机入境。

 

    到第比利斯后最先遇到的就是格鲁吉亚的海关和边检人员。去格鲁吉亚持中国护照可免签入境,但下飞机后等待出关极其缓慢,排在队伍里真是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出去。前来接机的GBOC的人员一定也着急了,举起牌子招手让我们过去。隔着围栏同我们说每人护照里夹上3、5美元,他们去想办法。过一会,他们招呼我们到另一个出口,自然我们很快就走出了机场。另一个“自然”是:我们都只夹了3美元。这让我想起了在莫斯科机场:曾经有着同样的社会制度,自然有同样的做法。呵呵,又是一个“自然”。
  

    在格鲁吉亚经常遇到军人和警察,同他们相遇时,几乎是无一例外的都会向我们伸出食指和中指,这可不是做什么表示胜利的手势,而是向我们要香烟。我不嗜烟,遇到了只能是两手一摊,但抽烟的弟兄,就少不了要拿出几支烟来了。可是有一次我遇到了俄罗斯士兵,举起来对着我的却不是手指,而是黑洞洞的冲锋枪口。

 

我在格鲁吉亚_续4

   

   

    我们买了四辆这样的俄产面包车,每辆不到一万人民币。还买了两辆俄产吉普,每辆一万出头一点,是那种化油器喷油,分电盘点火的老技术汽车,但挺耐用。

 

 

 

 

 

 

    这件事同我们的作业方式有关,照片上是我们作业时的情景:远处四辆是每辆都有28吨的震源车,由它们产生地面振动,让振动波传入地下,而当振动反射到地面时,由地面上几百个至上千个接收点接收,并用仪器记录下来,以后在处理中心用大型计算机分析这些信号,这种勘探方法叫做地震勘探。近处就是我们的记录仪器车,可以看到牌照已经换成格鲁吉亚的了。这些都是我们带去的设备。

 

我在格鲁吉亚_续4
   

    我们的地面接收设备,每个这样的盒子可以同时接收地面上六个点的地面振动。这是全数字化的设备,其价格大致相当于一辆国产低档轿车。

 

 

 

 

 

 

 

 

    那天,我们有一条测线基本上就沿着公路,而车辆通行产生的振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干扰信号,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我们采用了夜间作业。谁知道这条测线还经过俄军基地,而且就在他们营房边上通过(这在地形图上没有标示)。你想,夜深人静之时,四台28吨的大家伙产生的振动,加上它们每台几百马力柴油机的轰鸣声,肯定把那些大兵们从梦中惊醒。

    在震源车通过不久,我们两个人开着辆面包车查看测线情况到达那里,刚好被俄国大兵逮个正着。两个大兵一边一个,拉开车门用AK-47对着我们叽里呱啦一通喊,我猜想一定在说:“你们什么的干活?”。知道他们不会对我们开枪,但对着黑洞洞的枪口谁知道会不会走火啊?反正既听不懂又不能说,想不装聋作哑都不行,只好心里打着鼓,手上瞎比划,时间好慢啊,那时算是清楚了把年轻时学的俄语还给老师,其后果有多么严重。前后僵持了有十几分钟,大概他们也觉得问不出个所以然,最后挥挥手让我们走了。等车门关上,车子起步,那时真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在格鲁吉亚_续4

    古城堡

 

    说到语言,那就让大家看看格鲁吉亚文字是什么样的:

 

    在格鲁吉亚语中“乔治亚”写作: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这种文字看起来好像类似于阿拉伯语,但格鲁吉亚文字的书写和阅读都是从左到右,这点与阿拉伯语不同。看到这种文字,就觉得学习格鲁吉亚语是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但要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语言交流就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当地人对我们中国人应该说相当友好,似乎也知道我们不懂他们的语言,见了我们一般会用俄语同我们打招呼。我们一行人中只有一位俄语较好,唯有他可以说是通行无阻。还有一位的俄语能力只能说是勉强了,但结结巴巴的也能起到作用。

    格鲁吉亚人中懂英语的很少,即使我们雇佣的人员学历不低,也只有不到五分之一,大约有那么十几个人可以用英语同我们交流。当然,我们的技术基本上来自美国,大部分设备也来自美国,所以使用英语,也有着其方便和自然之处,但离开队上就有问题了。有一次我们三、四个人在第比利斯街上,急着想找一个方便的地方,偏偏又没有一个能说俄语,结果是到处碰壁(在北京或上海如果说WC,我想肯定会有人懂),如果不是见到了一个民航售票处灵机一动走了进去,真可能要闹出笑话来。我们很佩服CANEGO的代表皮特老头,几个月他一直拿着本英、格字典翻着、学着格鲁吉亚语。至于我,直到离开格鲁吉亚,也只会说“嘎玛焦勃”(你好),和“纳霍姆迪斯”(再见)。
 我在格鲁吉亚_续4

    格鲁吉亚的树林

 

    格鲁吉亚人热情好客,我们在野外遇见他们都会说“嘎玛焦勃”向我们打招呼,倘若经过家门口往往还会拿出食品送给我们,我们则以带去的中国罐头回赠,午餐肉是颇受欢迎的一种(格鲁吉亚不是伊斯兰国家,他们大多信奉基督教),有时还会拉我们进家要同我们喝上一杯,进家看看也是我们的愿望,但喝酒只能以工作时间婉拒了。即使农村,即使不富裕,他们家里也都整洁而且富有生活情趣,窗框都用绣品装饰着,花草也不少,从这些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也可见,即使苏联时代他们革命也远没有我们彻底,至少没有破过四旧。他们给我们的食品中除了水果,最有特色而常见的是用棉线穿起核桃仁,再裹上葡萄汁和的淀粉,做成如同香肠那样的食品。
    同队上的格鲁吉亚队员关系更好,虽有语言障碍,但时间久了彼此也有相当的了解,晚上也常在一起娱乐。我们这个岁数的网友一定记得那本《外国民歌200首》的小册子,当时我记得那里好像有首格鲁吉亚民歌叫“苏连柯”,歌是这样唱的:“为了寻找爱人的坟墓,天涯海角我都走遍,……”,结果一开口居然引起轰动,大家都围了上来,乐队也格外起劲,有一张当时留下的照片,也放在这里晒晒吧。中国人中我是年龄最大的,也正因年龄大才有了这个优势。
  

我在格鲁吉亚_续4

   与同队的格鲁吉亚队友在一起

 

  

                       ?????????????????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