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运,我想说说
(2011-01-20 11:58:35)
标签:
春运房价火车文化 |
今天早晨一打开手机,就是一个朋友向我咨询附近的火车票代售点的短信。我说立刻上网帮他查查,他说不急,前面排了三四十个人呢。他还问我,你真不回去了?言语间流露着无限羡慕,我想,对一个不能回家的人的羡慕,只能是春运期间。今年因为不打算回家,对春运的恐惧也总算淡忘,但这个朋友的遭遇又让我有话想说。
记得昨天看到腾讯评论里说春运痛苦指数在下降,那里给出的理由是相关部门的努力:火车的提速,车次的增多,售票网络的改善等等。但是作为一个挤了四年火车的人,我自认为,痛苦指数下降只是因为大家已经麻木。官方总爱制造一些代表民意的声音,我所在的成都还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呢,可我身边的人一直忙碌,除非麻木,要不就没几个过得很幸福。而我还记得春运最让我痛苦的是大一那一年,凌晨四点去排队买票,就这样还有不少人排在我前面;然后是在火车站,火车检票的时候,完全是被身后的人挤进了检票口;而上火车,成都倒还好,因为是始发站,但是我家是个小站,人又不少,于是回来的时候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万夫不当之勇挤上的火车,我还记得看着火车发动时还没挤上车的那些人痛苦的表情,可是爱莫能助。而在火车上,上厕所是最痛苦的事,我必须刚有一点儿尿意就往厕所赶,因为要穿梭半天,等候半天。
往后,因为已经有所体会,而且知道既然要回家,这个就躲不掉,所以就没有先前那般痛苦。就像挨打,拿我当年不堪回首的遭遇举例,刚开始是最疼的,往后就没了强烈的感觉,最后麻木,有人甚至能把这个当成享受。但是如果打你的人说这是最后一次打你,反正给了你一个承诺,我们又会对明天怀揣期待,就像铁道部在2007说2011年会让情况改善,但是到2010年又说得等到2015年。打你的人每次都说是最后一次但隔天就又跑来打你,他们把承诺当成放屁,我们也只能将期待放弃。
前段时间还看到一个文章,讲的是春运文化,先不说作者是如何大言不惭地将“春运”和“文化”放在一起,只说文中的一个观点,还是值得认可。作者说,中国有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春运现状短期内难以改观。如果有一天,中国中小城市发展跟得上了,大家都在离家较近的城市上班;或者,中国的房价不再天价,春运的主力军农村来的青年都买得起房,可以把父母接进城住段时间;或者,公路改善,油价降低,过路费减免,有车的朋友可以开车回家过年。但是这是个令人沮丧的期望,于是只能说,如果有一天……
正经历春运的朋友们,如果你们的痛苦指数是真的下降了,我只能祝贺你们已经吃得苦中苦,祝愿你们有一天成为人上人。但是所有坚定而美好的信念,还是不要想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