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万元能建一所学校吗?
(2013-08-29 21:24:57)
标签:
教育 |
两千万元能建一所学校吗?
县城几所学校“人满为患”,很多教室都有100多个学生,曾有一个班高达到158人。今年城关一小好几个班都是130人左右,全校六个年级将近5000人。即使学生较少的一所学校,每个班也五六十人。国家对班额也有个非强制标准,小学每班35人左右,中学45人左右。照这个标准,城关一小至少需要增加七八十间教室,或者说,这所小学目前相当于3所小学合并了,仅仅对于这所小学而言,还需要办两所学校分流学生。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城区目前增加200间教室都未必充足,再建五所小学和三所初中,方能解决“超大班”问题。然而,县城25年来,没有再建一所公办小学,公办初中也仅在十几年前增加了一所。
建一所小学或初中需要多少钱呢?
以面积最大的城关一小为参照,学校占地面积约50亩(其它小学有的面积仅仅10亩左右)。按最近政府在县城郊区征地的价格,每亩最高给农民补偿不到3万元,50亩地大约需要150万元。建30间教室,另建配套办公楼、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等,相当于10间教室。而建造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室,平均每间教室造价不超过5万元,40间教室200万元足矣。完善操场体育设施、校园地面硬化、校园绿化,100万元绰绰有余,水电管网铺设10万元够了。学生课桌椅、教师办公桌椅配齐,10万都用不了。实验室、电教室充实就按50万说,虽然现在各学校图书室都空空如也,只是用来应付检查的,但咱也给它按高标准算上,20万。一所这样规模的标准县城小学,基础设施满打满算600万元足够,5所小学3000万元。初中应该比小学规模大一点,每所1000万元可以吧?三所初中3000万元。
让一个不算发达的中部大县一下子拿出6000万元建学校,大概有点出难题的意思,如果每年拿出1000万元,艰巨吗?教育是一切基础的基础,为了下一代,我们要求教育优先,这并不过分。县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一再高喊重视教育。但20多年没在县城建造一所公办小学,让几万个孩子都挤在超大班里,别说教学质量了,连孩子们的健康恐怕都是问题——100多个孩子挤在60平方米的教室,空气是什么味道?书记县长局长们会把自己的孩子塞进这样的教室吗?当领导们念出“重视教育”几个字的时候,不感到羞愧吗?
如果说这种情况发生在国家级或者省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吃紧,我也就不说这些话了。但是,仅仅在去年,我县就甩出三套“大手笔”,复制一个名人纪念馆2000万元,一个重复建造的革命纪念馆2000万元,橡胶坝改造700万元,还有一个公园,投资多少我没查到,估计也是以“千万元”为单位计算的。而五六年来,县政府搞出一个新行政区,一座座政府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又是多少个“千万元”?仅仅县政府办公大楼,据说造价就超过1亿!这一切哪一项比教育比学校比孩子们更重要?
更令人郁闷的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就是三五年内,县政府仍然没打算规划出一所公办学校,而是打着支持民办教育的幌子,接二连三地扶起民办学校。有多少家庭承受得起民办学校的费用?何况政府把义务教育也一个劲地推给民办学校,这是负责的做法吗?
“超大班”现象并非本地特产,全国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呢?我的建议是,给学校规模、班级学生人数等设立国家级的强制性指标,以国家法规来促使地方政府负起责任,为我们的孩子多办几所合格的学校,也不妨就此对地方主管领导甚至包括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来个“一票否决”,顺便还能解决“楼堂馆所”泛滥“形象工程”遍地开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