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粤寻古六十七(浮月村碉楼群)

标签:
浮月村碉楼群江门 |
分类: 桂粤闽琼 |

(六十七)浮月村碉楼群
从斗山镇出来约5.2公里便到了浮月村,此村为网红村,集中了13座碉楼,并且视野很好。

入村见到的第一个碉楼高三层,第三层出廊,置多立克柱,券拱,山花上隐约“中山*”,第三字不可辩。后在网上查得资料,此楼叫“中山阁”,一般开平、台山的建筑要么叫“楼”或“庐”,少有称“阁”,这是第一次见到称“阁”的碉楼建筑。
该阁建造者陈国麟为纪念其父陈栋华与孙中山先生早年在美国建立的一段革命情谊而命名,楼名彰显了家族的荣耀,也是浮月村的荣耀。


恒安居,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坐北向南,楼主陈国常先生。高四层14.5米,阔6.72米,深9.5米,占地面积63.84平方米。第三层前三分之一出廊,开五拱,均有钢筋护拦,山墙书“恒安居”三字,依稀可辩。

英庐,该楼建于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向南,楼主是陈国英先生。该楼四层,高四层14米,宽6.1米,深9.54米,占地面积58.19平方米。每层有绿色双掩木窗,三层挑出柱廊,柱为爱奥尼柱,山墙隐约见“英庐”二字,大门开在侧面。

蓁华居,

惠华居,建于1917年,是浮月村的第一座洋楼,是楼主陈璋承先生受当时乡族中旅美华侨陈宜禧先生主持建造新宁铁路的启迪与鼓励,率先在村里建起的一座洋楼。此居三层,三层挑出柱廊,三层左右置半筒型燕子窝。大门开于右侧,三层有绿釉琉璃瓶状护拦,方柱和圆柱较为粗壮,感觉更为结实。
前一篇:桂粤寻古六十六(斗山骑楼)
后一篇:桂粤寻古六十八(安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