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名刹双塔寺

标签:
山西太原双塔寺永祚寺舍利塔文峰塔旅游 |
分类: 走遍山西 |
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从太原火车站出来坐公交820路花一块钱20多分钟即到,春节前回老家路过太原时去看了看。下了公交到正门口一看,逆光,没法拍。于是拦住路边的一位老先生,打听如何才能绕到双塔的后面。老先生指点说须从河边的小路直往下走到最低洼处、然后顺着小路直行上山进入烈士陵园内,步行大约需要二、三十分钟的路程。我拖了个大行李箱子,为了还能赶上火车,一路奔跑出了一身汗绕了一大圈拍下了双塔的全景。拍完看一看还有时间,又绕到正门,用手挡在遮光罩前方拍了张大门的照片。
双塔寺,本名“永祚寺”。因寺内有两座高耸入云的古塔,才被大家称为双塔寺。时间一长,真正的寺名渐渐不为人所知,而小名却广为流传。“永祚寺”之“永祚”二字是“水锡祚胤”的略写,语出《诗经·大雅·既醉》中:“君子万年,水锡祚胤”句。
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距今大约400余年的历史。两座塔分别叫舍利塔与文峰塔。
舍利塔的原名叫做宣文塔,因为它是由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僧妙峰大师(即福登和尚)监造,而且塔内藏有佛舍利子,所以又叫做宣文佛塔,或舍利塔。舍利塔位于塔院的北端(西北隅),所以也有人按方位把它叫做北塔,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最低层边长4.6米,全塔总高
54.78米,是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该塔的塔座为沙石条砌筑,质朴坚固。塔身为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塔上的斗拱、飞檐、枋、椽、柱(垂柱),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砍磨而成,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在塔的第一层撩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空处,嵌刻有砖字“阿弥陀佛”,字体犹如一条飘带,层层叠压,美观而匀称。这几个字既表明了塔的属性为佛塔,也巧妙地添补了斗拱与斗拱间平板的空间,真可谓独具匠心。
文峰塔与舍利塔比目并立,位于塔院东南隅的这座古老苍朴的砖塔,即是文峰塔。文峰塔也叫宣文塔,宣文宝塔。它所以叫文峰塔,是因为它创建的原因本是为补辅太原府城“西北高东南低”,不利于发展文化的地形不足,用以“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当地人们或地方志乘中把文峰塔称作“旧塔”或“南塔”,那是因为它问世早于舍利塔和其所处方位的缘故。文峰塔一经问世,塔身便向西北微微侧倾。对于这点历代地方志乘都有确实的记载,并且成为福登造塔的发念和原由。多少年来,许多的传言和不少对建筑很有研究的人都说,文峰塔西北向微微倾倒,正是建塔匠师们在造塔之初,考虑到塔势高峻,又是东山的前沿,容易受西北风的影响,所以才有意将塔身向西北向微侧,以抵消西北风对塔的吹阻力。如若确实如传言所述,文峰塔从诞生即向西北向倾斜,而历经四百载一直没有倒掉,说明当时匠师们设计的周密和建造工艺的绝伦。
路过太原的不可不看。
前一篇:春运印象
后一篇: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