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外帮助国人提高素质”何时能炒到头

(2006-11-14 09:33:00)
分类: 社会纪实

  我对北京电视台第7日有关牛先生在交通上是否违规的问题,不去咨询交管局等权威部门而去采访停车管理员的草率作法感到吃惊。我觉得这种做法无形中认可并纵容了汽车进入非机动车道的抢道行为。

 

  车牌号不应该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车牌号颁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公众开放、方便交通管理,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方便交警及公众监督车辆违规现象,以利于更好的维护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 但牛先生的家属受到网友电话骚扰也不公平,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事。在此我对牛先生的家属表示道歉,虽然我没有做错。

 

  近来,北京电视台第七日11月五日节目播出摔老外自行车的牛先生给老外的道歉后,不少网友认为牛先生是正确的,然后又开始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中午跟《京华时报》的任冠军聊了一会,接受了建议,感觉有必要把这件事重新认真的思考一下。

 

  此事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10月20日早上八点五十左右,我看到了牛先生摔了老外的自行车并且听到了非常清楚的一句话:“回你们家管闲事去”,晚上六点多回到家,把这事整理了发在博客上。

 

  10月26日晚上,接到南方都市报的电话,要照片。我一看自己博客这篇文章的点击率不高,也没想到其他网站转载,更不知道这事经过网友重新编辑台词后在网上已炒得很厉害了

 

  10月27日早上,收到法制晚报记者邮件

 

  10月27日晚上,看到有人说那个地方似乎汽车可以行走

 

  10月28日早上,去现场证实,碰到了同时被记者约来的牛先生,遭到牛先生的漫骂与恐吓。同时记者打电话临时约来一交警,交警说是汽车可以在人行道里行驶。然后回来发文章--“车主的描述”,大意说的是车主一开始行车正确。同时该文章被某些网友评论“收了老牛的好处”

 

  10月29日中午,去了老外所在的公司,没人

 

  10月30日中午,去了老外所在的公司,老外不见,同时让人代言说不在乎别人摔了她的自行车,不想再讨论这事

 

  对于此事,老外显得很“大度”,不在乎别人摔了她的自行车,不再讨论此事。我也不想再炒作此事了,所以在北京电视台“小尘沙鸥”在博客留言要求采访时也没有去积极响应,并且也没有去看电视。只是在今天才在网上看到了文字版。关于北京电视台第7日栏目的说法,总体感觉是比较公正的,司机家属受到的骚扰也确实不应该。

 

  但我对第7日有关牛先生在交通上是否违规的问题,不去咨询交管局等权威部门而去采访停车管理员的草率作法感到吃惊。我觉得这种做法无形中认可并纵容了汽车进入非机动车道的抢道行为。

 

  北京电视台第7日栏目说牛先生没有违章,我再说一下我的看法:那个地方入口处的道路上有很明显的一个自行车标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现场看一下。(据新京报记者徐春柳、朱开云向呼家楼交警支队的了解,事发路段禁止机动车驶入,牛先生已涉嫌违章。)

 

  我最初看到时,是老外站在人行道的斑马线上微笑着不知跟司机说什么。如果老外刚开始就要求司机从那个口出去的话那老外是不对的。但老外若只是微笑着说明司机不应该那样走,没有要求汽车从斑马线上驶往机动车道的话,也不能说明老外错,老外只是指出了错误。但这个现在已无法证实了。

 

  绿灯亮后,双方都开始往前行。但牛先生说“摁了几下喇叭后,老外又拦住了他。”我们看有关法律规定:

 

  北京市《道路交通法》(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4年10月22日通过,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五条车辆变更车道不得影响其他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让所借车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先行;
(二)不得妨碍其他车辆、行人正常通行;
(三)依次按顺序行驶,不得频繁变更车道;
(四)不得一次连续变更两条以上机动车道;

 

  既然汽车是在非机动车道内借道,那就应该“让所借车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先行”,摁喇叭让老外让路的做法是错误的,老外下车拦住他跟他论理的作法正确。我们用法律分析一下:你在非机动车道上借行,应该让所借的非机动车道内的行人先行,骑自行车的女性有优先通行权,你有什么权利鸣喇叭让别人让开?并且,北京市四环以内是禁止鸣喇叭的。

 

  还有,在中间的那个应该出去的出口,牛先生还是没有出去,又直接往前行驶。闹到了最后,才退回来从中间的出口驶向机动车道的。这可以从央视采访现场的群众中可以看到。

 

  关于把车牌号提供给媒体一事,我咨询了律师刘艳红女士。刘律师说车牌号不应该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车牌号颁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公众开放、方便交通管理,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方便交警及公众监督车辆违规现象,以利于更好的维护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 但牛先生的家属受到网友电话骚扰也不公平,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事。在此我对牛先生的家属表示道歉。

 

  但我还要对牛先生讨个说法。当我得知此事在网上炒作时,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再去现场查看走访。但牛先生刚看到我时恶狠狠的命令我“身份证拿出来”,我不知道牛先生是不是网上流传的所谓的什么高管,即便是,我不知道牛先生有没有权力要我身份证,我不知道有哪些部门以及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要求公民出示或是交出身份证。

 

  至于牛先生的恐吓“有人揍你”之类的,我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去公安机关报案。

 

  我们本来就本着就事不就人的态度。本来一个壮年汉子把一个年老妇女的自行车给摔了出去,司机的蛮横与老外的微笑就是很明显的对比,为什么要升到“崇洋媚外”的高度?

 

  还有在网上骂我不应该拍这些的,你想一想,在你受到别人伤害或是抢劫等等之时,你希望大家都冷漠的围观呢还是希望有人挺身而出,希望有人把这些记录下来以便更快的将对方绳之以法?

 

  我们欣慰的是正义之士还是不少的,从网友的发言就可以看出,但做事还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发表自己言论,可以,但进行人身攻击,打电话骚扰,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完全可以立案调查的。当然也有网友在发言里着重强调了粗话,可能是想引人注目吧,这些只会让网友更看不起,希望能够改正。

 

  这件事的发展,完全不是我个人所能预料到的,在这里我不埋怨任何人,只能再感叹一下网络力量的强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