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学琴人生之我见 |
分类: 育儿心经 实用宝典 |
2010年3月12日 (5Y+7M+24D)
让孩子学琴,在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提起来,简直就和梦魇没什么区别。
方法除了“逼”这外,还是“逼”。逼“急”了孩子的同时,也逼“疯”了家长。
一个好端端的学习、领悟、感染心灵的过程变得痛苦不堪。
的确,双手在琴键上飞舞,带来的视听享受,让人为之心动。可练就这身本领,除了对音乐的领悟、理解之外,靠的就是熟悉地技能带出的强大地展示能力。可这技能的练就,不练真不行,如果孩子不喜欢这个过程,不逼也还真的不行
。有一个家长曾跟我说:“你说,花那么多的钱买那么一个大家伙放在家里,她不练,我搓火不?可天天逼着她练,我更是天天搓火,搞得孩子到了弹琴的时间就流眼泪。反正这练琴就象不归路,练也不是,不练也不是”。
是啊,这条“不归路”上多少人在前赴后继?
弹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有“倾诉欲望”,时才可能弹出妙音,就象写文章一样儿。
而孩子学琴,有几个是因为需要“倾诉”,真正“喜欢”呢?可能刚开始的“喜欢”最终都会被磨灭成一场“痛苦的记忆”
全民皆学琴,太可怕的现状,难怪琴行开了一家又一家,学校、小区周边各类器乐的培训班火了一家又一家。想不跟着走都难。家长们聊天的主题,无外乎,谁谁谁家的孩子考了几级证,谁谁谁家的孩子英语过了几册
。如果你说一些跟这些不搭介的主题,共鸣的很少,眼神中似乎还带着几丝“瞧不起”的味儿。
这状态,越演越烈。家家都只有一个娃,拚了命的往“高端”培养,生怕平庸了,生怕不能引起众人关注了,最关键的,生怕没有特长,进不了好的学校。
当弹琴和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可想而之,它变成了什么样儿。这个怪圈,该如何躲过?
这一代的孩子,真的挺辛苦的。前段时间看手机新闻上说,据调研,北京孩子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高达12.7小时,高据全国之首,其次是上海。看看周边,我敢肯定的讲,如果再细调下去,除了英语培训、奥数培训之外就是这个器乐的培训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
看到因因一篇篇地在写小艾的学琴日记。对这个筒子,我真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会学习,会调整,会引领,全总结,会反思,能坚持,能够完完全全的参于生活的全过程,不管是从心灵还是心底。这个生活积极的聪明人,在我遇到问题时,总会第一个跳出脑海。我不得不说:因因,你的生存观,真的影响了我!
好的、美的、幸福的、开心的事物,永远来自于内心的观点。
一个在众多陪练家长眼中苦不堪言的事情,到了此银身上,竟然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享受。
除了“服”字,还是“服”字。
自认自己没那个能耐,也没那个兴趣,我不强求自己,也不强求祺祺。学琴,是她自己强烈要求的,所以让她自己搞定吧,我负责的就是接送和出钱
。
目标已定:发展兴趣而已,如果有一天可以自弹自唱,那简直就是完美。![]()
这种心态下学琴,不急不赶的,小汤1竟然也很快就要被小朋友学完。小朋友兴致大发的时候,弹出来哪一首,我听了都象天籁之音
。
老师说:祺祺同学,唱谱很准![]()
我很满足,练了八节课,小朋友拿到五线谱就可以唱出来,就是手下不那么行云流水,但我也认为足够了嘛,至少比她娘强多了!
睡觉前听莫扎特,祺祺云:我的天,这琴弹得也太牛了吧?
![]()
喜欢?那就按照喜欢的方式去学啦!等有一天,你觉得自己需要更喜欢一点儿的时候,会不会自己给自己加码啊?为娘我,满心期盼着。
成长,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