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我该怎么对你

(2009-08-16 14:49:39)
标签:

育儿

分类: 5-6岁篇(连载中)

2009年8月16日 (5Y+27D)

 

祺妞儿进入五岁年龄段,就象爬上了一座高山,突然之间感觉自己很伟大,很了不起,很有能力。专家说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说儿童能吸收环境的给予,儿童是成人的镜子。成人的言谈举止会被儿童吸收,然后通过儿童的行为折射出来。可我着实觉得我和祺爸都是为人诚恳,忠厚老实,内捻行事之人,咋闺女这么张狂泥?头大,真的有些头大!

 

在合肥玩是一大帮子的人,表兄弟姐妹一大打。免不了去KTV“鬼哭狼嚎”发泄一番。我们这一辈儿的银忙着抢话筒,祺祺那一辈儿的小银儿偶尔抢抢话筒,剩下的时间不是拿着沙锤制造气氛,就是在操控台上操控出来N种现场效果--掌声、口哨、倒彩应有尽有。只有她们唱歌的时候,我们这帮“老的”会认真的听,认真的、发自内心的鼓掌给她们。小筒子们很是得意。

某次,祺小筒子和她的露露姐姐在包厢外面玩,我出去看了看她们,然后说要去趟WC。祺祺很热情的把我带到去WC正对着的路上,然后告诉我,一直走就到了。这事儿我以为就过去,还在那里感叹小盆友识路的本事儿。隔几天另一个表姐请吃饭,席间和露露姐姐的妈妈坐在一起,她笑谈起那天祺祺送我去找完WC回来转头和露露姐姐说的话:“不知道我妈那个笨脑袋瓜,能不能找到回来的路”!!http://comic.qq.com/images/comic/2009/02/10/april/ml/36.gif

 

孩子,太谢谢你了,能这么担心你妈。不知道,妈妈真的迷路了,你会不会可以把妈妈找回?

 

蒙特梭利说这样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儿童的行动时,并不是在儿童的心理上帮助他,而是在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上代替他。成人阻止儿童自由地行动,他本人就成为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儿童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得生长,给儿童他不需要的帮助,就是对儿童压制,而且这种压制将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后果。

一直坚信“笨妈养聪明孩子”理论的我,在孩子的面前,尽量表现的弱一些,笨一些。只是,预期目标的一天来得这么突然,并且话里话外让我听起来有那么那么的一点儿不是滋味。小心眼儿,真是太小心眼儿了!http://comic.qq.com/images/comic/2009/02/09/april/bgj/45.gif

 

某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祺祺对我说:“妈妈,我不要你死,不要你变老”

狂困的我随嘴说了一句:“恩,好,你只要不气我,我就不死,不老”

祺妞儿一下子精神了,就象是预料到了一样儿,很理直气壮的质问我:“那你没有气你妈妈,你妈妈怎么变老了?你说,你说啊!!http://comic.qq.com/images/comic/2009/02/10/april/ml/44.gif

 

“哦,真是哦?这真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哦!”孩子,我该怎么对你

 

在家里带着祺妞儿做她渴望已久的饼干。其实她是希望用她的玩具模具盖出卡通的饼干样子。但当天做的是曲奇,是挤出来的。饼干出炉后,我说:咱俩儿做的饼干太棒了,下次我们要怎么怎么调整配方。

祺妞儿望着我,迟疑地说:“是我们俩儿做的吗?我也没有帮上什么忙?”

“当然是啊,你说要什么形状,妈妈挤出来的,你是总军师呢”

祺妞儿很开心的笑了,然后晚上很得意的告诉爸爸: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做出来的饼干!还兴冲冲的带到她的好朋友家里,请她的好朋友尝。她好朋友的妈妈问她怎么做出来的,小盆友竟然说得很清楚:“黄油软化后打发,然后放鸡蛋液继续打发,然后再放入面粉”孩子,我该怎么对你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尝到真正由女儿亲手做出的饼干啦http://comic.qq.com/images/comic/2009/05/26/mc/11.gif

 

五岁一定是进入了“极大自我”的敏感期。很明显的,我可以感觉到,祺妞儿除了完成每天规定的作业之外,做什么事情都很爱和我谈条件。就连做饭是做米饭还是面条,中午睡觉是睡五十分钟还是四十分钟也得由她来做决定。孙瑞雪说: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这个教育方法的又一个“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它是不期然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其实,孩子的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别让我们的理智,限制破坏、打扰了这个过程。

 

在一本中医书上读到,大意说:只有心态平和的母亲才会养育出一个心智过人的孩子。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是母亲之间的差距,这话说起来很恐怖,但好像也有些道理。怎么带?什么是底线?什么样的自由可以允许?什么绝对不行?每个妈妈,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尺度,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会有差别。这不仅仅是母亲的影响,和整个家庭氛围有着强烈的关系。

不管怎么样,为了孩子,我想,我得少一些急燥,多一些等待。相信她自己会发现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儿的她,这些人们喜欢什么样儿的她,她得为了自己做什么样儿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家小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