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声》里失去的(这是一篇技术派的影评)

(2009-11-06 00:44:40)
标签:

杂谈

《风声》里失去的(这是一篇技术派的影评)
虽然名字非常地……文艺,但是这真是一篇技术派的影评……
我见过麦老师……但是没有怎么搭话,见到麦老师的那日是在杭州的移动阅读峰会,作家社社长何老师在发言中重要谈及了移动阅读对于保障石钟山石老师(《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作者)和麦家麦老师为代表的作者群的权益……我和明晓溪同学(此处不称老师)在休息时间相对嘿笑说,我等看来还未够班啊……
以上不是抱怨,不过倒也说明了畅销书写作或者网上写作起家的人确实还未进入主流的眼眶了。
我们这批作者中需要出现一个牛得可以轰杀一片的人。
我和《风声》这个电影本来还有点关系就是,预定这本书(的某一版,我忽然发现它有好多版本)的发售典礼上我是该去为它揭幕的……不过这仅仅只是因为我认识该书的出版商而已。我不想,也不适合去高攀,麦家的书应该有一个资历更老的作者或者圈内人去揭幕。
《风声》里失去的(这是一篇技术派的影评)

以上都是在闲扯,我喜欢麦家,不是因为《风声》,而是因为《暗算》……我超喜欢陈澍演的黄依依……(我想是否有人会评论说你就那么喜欢白手帕扎头发的女人么?)
《风声》里失去的(这是一篇技术派的影评)
我觉得我可能比较喜欢变化莫测的女人……
变化莫测的女人好比一首回文诗那样难读……
有些作品是因为难读所以才好看的……

好吧,我还在接着闲扯……抓紧开始影评,我困了……
《风声》小说我还没看,电影今晚看的,有足以说道的优点,不过蛮多人都说不错,我没必要重复,遗憾的是,它没有我期待的好。
当然,被某不道德的人剧透之后,我开场就知道谁是老鬼了,所以我丝毫没有代入,全场都在推敲它的逻辑。

缺点一,用尸体传递信息这一招上面那个被咬手的男人的老爹在《暗算》的第三部里已经用过一次了,所以我看周迅在那里缝缝补补我就猜到了。

缺点二,作为上市公司华谊兄弟的股东之一,黄晓明老师虽然已经很富有,但是武田长这个形象还是蛮单薄的,其实他挺帅的,可惜帅得有点过,在他拿把尺子在李冰冰的裸体上量来量去的时候,我也觉得导演是希望他是个很帅的坏人。总之,太表演了。

缺点三,按照逻辑推断,尽早传递情报出去是第一位的,所以地下党员周迅还要舍弃自己救张涵予,让张涵予传递消息令人不解。既然情报传递高于生命,那么让张涵予死掉好了,宁可走出一个活的周迅,别走出一个半死的张涵予不是?如何确定这半死的张涵予不会晕死三日导致情报根本送不出去呢?

缺点四,英达同志和其他几位同志完全没有什么攻守,只是咬了苏有朋几口,然后就恐惧得直接拔枪干掉了自己。这个人在五个人里面可以说是最缺乏战斗力的,若是桌面杀人游戏,属于那种一看就不是杀手,也没有足够智商发现杀手的普通无辜群众,唯一的利用价值就是杀了看看大家的反应……

缺点五,其实苏有朋也没有什么攻守,他们五个人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组,苏有朋+英达,张涵予+李冰冰+周迅,前一组是炮灰男配二人组,后一组是主角们,每一个内心都很深邃。

缺点六,王志文老师演的坏人都是很坏的,眼神里面透着股狠劲,绝对有戏……可是我觉得这样的特务头子在别处我也曾多次看见……这个人物也是太表演了。

缺点七,我觉得最后张涵予跟李冰冰详述他和周迅的串谋就太累赘了。其实从张涵予一刀割了黄晓明的喉,一般观众已经猜到有两个地下党隐藏在其中了。最后简单地回放一下就可以了,张涵予太絮叨。

缺点八,张涵予和周迅之间太狗腿了,两次大汉奸王志文无法保持镇静急匆匆地进去平事儿都是他们俩在打架(或者串谋)

缺点九,导演在表现赤裸的身体和暧昧的男男女女关系上花费的精力太多了,看得有点腻味。

缺点十,不断地渲染刑具、惨叫、鲜血有点犯如我这种观众的洁癖。尤其是苏有朋(在剧中他是个Gay)受刑一段王志文一边叫人脱下他的裤子,一边有个人在磨椅子上那根金属尖刺的特写,恶趣味太重了吧?让只穿上衣的周迅骑着一根粗糙的长绳滑过就更加地……我想这样的刑罚折磨在人类变态的刑罚历史上肯定都是有的,但是过于渲染就显得猎奇心太重了。

我很困了,最后结论说,虽然李冰冰在这部剧里有些漂亮忧郁的侧面,但是我觉得还是比不上陈澍的黄依依……
《风声》里失去的(这是一篇技术派的影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