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一个绘本小说集的跋

(2009-04-28 22:24:34)
标签:

杂谈

插画的似乎是赵佳老师,嗯,就是《黑血》的赵佳,中国原创漫画圈的传奇人物。




人间无恨是狂欢

——《烈火焚琴》作者手记

 

诗妖剑鬼叶三郎,我第一次想到这个人物的时候,他鲜活得如一团火焰,要从我的构思中跳出来。

这是我第二部武侠小说,也是这次出版时修改最小的,我再三翻阅这部青涩的小说,却想要保留其中的青涩。

在这个故事中,我想写一个扭曲的人格,像是受过太多苦难的鬼魂,反而对痛苦的理解更深,也更畏惧,虽则自己痛苦,却怀着对光明的期待。他如飞蛾投向了火焰,甚至带着其他飞蛾一起,最后被烧死了。

他渴望着救赎,为此而杀人。他想要救世,却厌弃自己这个救世主肮脏的血。这听起来像是个悖论。

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太年轻,对于行侠仗义有种近乎狂歌的梦想,觉得为了最终的救赎可以冒着牺牲别人生命的代价,叶三郎便是这么做的,如今想来,是偏执和孤戾的产物。那时候我的生活环境和不能舒展的志气大概有点像那个性格扭曲的叶三郎,内心有个任侠而自由的精怪,却被外面的躯壳束缚,我强烈地想要挣扎解脱,于是我让叶三郎在烈火里高唱那首“人间无恨是狂欢”的歌。

有两种作品对于这部小说的成型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则是温瑞安的小说。

我曾经非常着迷于温瑞安的文字,我至今还记得我读到他类似“那一抹轻愁如秋风起时一叶舟上少年的吟哦”的修辞时,便觉得眼前展开了一幅水墨画卷。如今我不再读他的小说,却仍然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作家,有着空中楼阁般的梦想和诗人般的骄傲,怀着少年义气,是天生之才。如今觉得最喜欢的温瑞安小说是《布衣神相》中的《叶梦色》那一篇,似乎不被多数人看好,但我对他笔意淡淡的(他也难得笔意淡淡)写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雏鸟白羽般温软却又脆弱的女人的爱情,觉得不胜想往,我感觉到其中唐人侠客小说的意境,那翩然而来的侠女必然也会翩然而去,江湖之爱只有相望没有结局,总要望着离去那人的背影。

二则就是宋词。

我以前不太能理会《诗经》和《乐府》的浑然天成之美,对于妍丽多变的宋词和元曲非常热衷,尤其喜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这样直抒胸臆且排比铺陈的句子,嘀嘀咕咕念念叨叨终日。宋词里我最喜欢的两个词人应该是李煜和辛弃疾,前者在白描般的文字中恣意挥洒他“恰似一江春水”的悲愁,却丝毫不显得做作,大概是他的愁苦确实是世间罕见的,已经不需要去掩饰堆砌,而他的性格的懦弱也是世间罕见的,已经不堪承受,后者则壮怀又愤懑,用典繁多,而词意如一口真气直贯下去,让人读他的词竟不觉得晦涩,却要一一去查他的用典出于何处,果然是词坛一朵奇葩。

写作这篇小说的时候觉得一个精诗词的男人大概是很让人倾慕的,于是把这个特性赋予了叶三郎,也有以这个人物自况的意思。可惜如今当年记得的几百首诗词都背不全了,只是疲倦时偶尔想起一句说“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忘记了出处,却不由地悲伤地要流下泪来。

以前在圣路易斯,每每买交响乐队的季票去欣赏古典音乐,看着周围年长的男男女女聚精会神,有时黯然神伤,却总觉得那音乐流动在耳边进不去心海。可能诗词音乐都是一个道理,只有经历过那些事,有过那么多真实的悲伤和喜悦,才能理会他们一个个音符一个个字的弹奏吟哦中所含的深意。

好比《大话西游》里唐僧说,总有一天,你会回来跟我唱这首<only yo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