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人生

(2009-08-01 16:40:02)
标签:

杂谈

美丽人生 
 
                                             刘元举
 

年过七旬的任老师让我们看一张光盘,声音出奇地平和。从他的面部看不出刚刚失去老伴的刻骨悲恸。电脑只出图像,却放不出声音。他换了一张盘再放,仍然没有声音。他的手在发抖。

环视他家的墙壁,挂着他老伴蓝君的照片,完全有别于遗像,因为是彩色的,更因为是微笑着的。照片挂在那面平时用来作投影用的白墙正中,下面是一个被红布裹着的骨灰盒。我们本来是要安慰任老师的,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终于,声音调出来了。美妙的旋律,有着深切的倾诉性。那是美国作曲家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显示屏上推出片名《美丽人生》。音乐以淡淡的哀伤,在室内播撒着。任老师边看边给我们讲解,这是他跟亲友们熬了几个通宵制作出来的。那是从上千张妻子的照片中,一张一张挑选出来。我们问任老师为何不用他自己写的曲子?

任老师是作曲家,他一生都在从事音乐创作或音乐教学,我听过他写的一首《雨声》,旋律非常优美。他妻子蓝君是少年宫的舞蹈老师,年轻时活跃在安徽舞台上的芭蕾舞演员。现在,活跃在丈夫剪辑的光盘之中。这是声音美与形体美的结合,构成了他们夫妻的“美丽人生”。在与他们半年多的交往当中,我发现了他们这对夫妻身上有一种非常令我敬重的特点,那就是:淡然的处世态度。

他们甘当边缘人,他们安贫乐道,他们过着淡泊的生活。他们热爱音乐,热爱文学,热爱美术。他们有艺术相伴,有快乐相伴。

然而,刚刚60岁的妻子却撒手而去,可以想象他在制作这样一个片子给亲友们播放时,包含了怎样的缅怀之情。

他说: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巴伯的这个最合适。任老师自己是作曲家,他有足够能力为亡妻作一首曲子存留人间。然而,他凭着对音乐对妻子的深刻理解,选择了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让其贯穿整个妻子一生的照片之中,从而将一个美丽的生命姿态与美丽的乐曲结构成篇。这个创意是新颖感人的。

任老师之所以选择了巴伯的音乐,是因为他对这首曲子的深刻理解与挚爱。在他的理解中,塞缪尔·巴伯是在浪漫主义已经过时的年代,仍旧高举着浪漫主义旗帜。他喜欢这样的人。任老师喜欢浪漫主义作品,喜欢真诚的人。他自己也是从浪漫主义时代过来的。他在那个年代爱上了比自己小10岁的芭蕾舞演员却不敢表达。幸亏剧团的团长提醒他,他才敢向年轻美貌的芭蕾舞演员求婚。他们夫妻双双都是为艺术而生的。他们有着同样的浪漫情怀。20年前他们为理想来到深圳,他们损失了很多个人利益。至今他们还居住在平民区的旧房子里。

许多人喜欢巴伯,甚至有人说,如果音乐有色彩的话,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金黄色的质地。小提琴协奏曲开头那优美无比的悠长主题,好似冬日的一抹暖阳照射在落雪的黄山松上……在任老师悲怆的心中,这抹暖阳也给了他孤苦的内心丝丝慰藉吧!

听着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那每一个音符,都能把人心掠获,而每一幅翻动的照片,都是美丽的芭蕾舞教师蓝君从年轻走向年迈的定格。最让我感动的是她患了癌症,大病初愈之后,她在深圳的一处高地上,与两位女士一同高高跳起的芭蕾大跳姿态,那种姿态飘摇着凝聚在半空。那种生命的张扬与华美,令人震撼。而这时的音乐,达到了高潮:整个乐章像一下子抖落开的一匹绸缎,华丽而闪耀,那种质感之美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巴伯的这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是在瑞士最美的地方完成的。任老师为亡妻选择了这样的音乐送行,显然是有深意的。而且,他严格遵循了妻子的遗言:由于他们是边缘人,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惊动亲友。而任老师搞了这张音乐与照片的光盘,将60岁的妻子的人生定格在巴伯的第一乐章之中。这就是一位深圳的老作曲家对妻子的真正解读,从而,表达出他的刻骨的怀念。这是美丽的怀念方式,世上凡是美丽的东西都让人心动不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