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期待夏令营归来的孩子父母

(2012-07-19 17:16:33)
标签:

夏令营

上濒

兰海

杂谈

    每年营地开始之后,上濒的微博、上濒博客都会成为大伙儿关注的焦点。其实是大家关注的平台,真正的焦点是孩子们。

     这几天我仔细的看了每一条评论和转发,觉得有必要在孩子们回来之前和父母交流一下,这样不仅能避免一些误会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把活动的效果能够得以延长。

     

1) 让孩子成为“讲述者”。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我们即时把活动内容的图片都配以相关文字。但是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行动被随时报告着,所以当他们回到家中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滔滔不绝从白天讲到晚上;一种是什么都不告诉你。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请保持各种惊讶,千万不要摆出“我什么都知道”,特别是当孩子的描述和你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不一致的时候,请把你的答案先暂时保留在心里,这个时候他是主角。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请不要着急或强迫他一定要说些什么。这类孩子往往还沉浸在活动中,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孩子属于细水长流型。此时,如果我们忍不住先说了自己看到了什么那就彻底封住他的嘴巴了。当然,你可以根据线索这样说:“我记得那天出发看见轮胎了,你们都用来干什么了?”这样的提问仍然把孩子放在中心,自己的位置在低处而非压迫性的提问。

 

2) 不要轻易得到“结论”。大家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相片,每个父母都会把相片放大细细的观察里面的那个宝贝,从头到脚,从表情到动作。(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但是,相片拍摄的是一个瞬间,你看到的是一个现象,而没有机会了解原因。比如你看见孩子没有笑容,可能那个瞬间他在思考严肃的问题;比如你看见孩子单独站在一边,可能是领队老师要求他作为旁观者在观察同组队员的行为并给出建议;比如你看见他没有戴帽子背水壶,可能是在室内刚被领队要求完成了喝水任务;比如你看见他没有帮旁边同学的忙,可能那是一个独立要求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看到的现象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让孩子感觉他没有秘密可言,完全被暴露在聚光灯下,这种感受不好。他们也许会懒得给你们解释,又或者不能解释的很充分。我记得有一种说法叫做“直升机父母”,他们会觉得随时生活在父母的监控之下。并且,这样也会打破孩子和我们之间的信任圈。

 

3) 不要立即给出“意见”和“建议”。孩子们最怕遇到“扫兴”的人,也最不可能在“兴头”上接受别人的意见,况且此人还没有在现场。由于我们获得的信息回家后首先会想到给孩子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有可能发现孩子的描述和我们获取的信息不一致。这两种情况都很正常。试想一个离家独立生活六天的孩子要么得意洋洋的回家要么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回家。得意洋洋的那个会骄傲会夸大自己能力的事实,他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此时我们鼓掌。稍许遗憾的孩子回家会把一些原因归于他人,这样做是为了让父母为骄傲。这两种心理需要都需要被保护,此时甄别的不是他们是否撒谎,而是他们的内心需要。所以建议可以稍后给出,这样他们处于一个相对客观的心理状态,也是你从上濒顾问获取信息之后更有发言权。立即给建议会让孩子和你越来越远。

 

4)让孩子带着你回忆六天,但不是立刻。当然,微博图片的作用能帮助孩子和你一起回忆六天,这六天的经历,这六天的朋友。一个月之后,当你收到画册和完整的后,找一个时间,你和孩子一起翻动这些图片,一起讲述这些故事这些经历。你可以让孩子们浏览微博里的留言,大家的鼓励和赞赏。来自外界的认可也是一种强大的武器。

  想说的话还很多,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如果以上4条选一条最重要的,那就是第二条。把自己放下,把自己已经有了判断放下,让我们一无所知的期待着这个全身充满故事的孩子回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