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母教育兰海杂谈 |
“她看报纸的吧,而且她和我们谈很多艺术方面的内容。”
“看报纸?我告诉你,报纸上她永远只看衣服如何搭配,猫猫狗狗的事。说艺术?她给你们说毕加索谈莫奈,其实,她只是会说,她不懂欣赏,她只是假装知道。”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评判父母?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挑剔父母?孩子又从什么开始介意父母们的表现?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开始评判父母的行为,挑剔父母们的表现,并且会介意父母们的言谈举止。这样的状态会在青春期达到高峰,然后又趋缓。
青春期的孩子对社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内心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表现出来极其好面子,也会比以往更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此时父母们的行为,则被孩子们界定为自己的附属表现,当父母的行为特征不符合孩子的判断标准时,他们会因为丢脸而迁怒于父母,发生争吵,然后是冷战,最后极大可能造成不良关系。
孩子们希望父母在社会中获得尊重,希望他们举止得体,谈吐高雅;希望他们能跟上世界的脚步,他们希望父母符合自己对优秀的人的判断。
上面提到的那个孩子会介意母亲在公众场合大声嚷嚷,麻烦别人,担心她会破坏规则。他希望母亲阅读能了解世界上的大事,能真正的理解艺术。
实际上,孩子们更看重的是父母是否在积极的学?想要积极的改变。也就是说,孩子首先需要的是态度,然后才是进步。
这种感受实际上成年人也会有。当孩子还小时,父母们也要求孩子的进步,也希望孩子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也会把孩子的行为看成是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而我们也是要求孩子的不断进步。此时,父母们最生气的是听到孩子们这样说:“我就这样了,我改不了。”而现在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父母们说:“我们老了,已经成为习惯了,我们做不到。”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需要的是对方的一种态度。实则是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一种状态。在孩子小时候,我们就能把学习作为家庭氛围中关键的成分,那么,孩子和我们难道还不能进步吗?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意识到孩子的到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是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因为他们,我们开始学习很多新东西掌握很多新本领,那就让这样的学习持久一些。在我们要求孩子好学之时,我们就应该同样为之。因为,学习是一生的事,学习也不会局限于学校。
今天,孩子们在学习,父母们,学习了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