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兰海教育罪杂谈 |
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一样,是我们的系统出了问题,但是什么系统出的问题。
让我们看看现在存在的一些教育现象,也许能让我们思考点什么。
1)
选拔人才的标准直接影响了教育主要内容,我们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不考虑综合评价,当考试成为唯一的选材标准,我们就很难在系统上真正的贯彻学校、老师对于德和伦理的教育。考核评价标准永远是指挥棒,如果指挥棒不变或者永远唯一,我们就不能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是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人。
2)
当我们尝试用一些非智力因素来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真的是举步维艰,无论是谁被推荐,我们都总认为一定有某种潜规则在背后的作用。而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很多考试、很多比赛确实是可以作假。有一个初二的孩子曾经特别坦然的告诉我:“我不用好好考试,小升初的时候我妈妈都把成绩给我改好,我现在还怕什么,都能行。”为了小升初,有多少人在后面修改孩子的奖状、获奖情况,而且是从参加名单、获奖情况从书面到网络的一致修改。孩子在学校写的作文需要背诵好了再去参加比赛,而老师也经常漏题给孩子。这样的弄虚作假从小传递给孩子的信号是,“假的总比差的好”
3)
父母最怕的是什么?怕孩子吃亏,虽然经常念叨着“吃亏是福”,但是有多少父母真这样认为。“我怕孩子被欺负。”从小,我们撺掇孩子们去争去抢,排队的时候我们夹塞,和同学发生争执打架,我们去找学校麻烦,不依不饶;选班干部我们巴不得比孩子还激动还计较;我们的这种“不吃亏”能培养宽容忍让大度的孩子吗?当我们传递出只需要顾自己就可以的信号,那么,当他们成年后会考虑别人吗?会尊重他人的生命如同自己吗?
4)
什么是“情”?什么是“法”? 我们一直在建立法制社会,但遗憾的是发生在周围的是却是情大于法。孩子在学院里违反校规,父母找找学校领导,通通关系,有什么事情办不到?父母们更是时刻保持了与各个老师的良好关系,关键的时候老师通融一下,走走人情。一旦学校真要罚,真要按照规定的罚,学校的负责人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且如同一张关系网把校长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当孩子们这样的长大,他们还会认为“规则”有用吗?他们还会认为有走不通的关系吗?当他们失败时,只会认为是自己的关系还没有走到,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当他们长大后,还会考虑“法律”二字?还会有怕?还会有“敬畏”吗?
5)
孩子犯错了会怎么样?孩子们如果因为犯错遭受惩罚,作为父母的你会让她接受惩罚吗?还是会通过各种关系让他免于惩罚?我们可能还会找人让他免于惩罚。我在美国读书的一个孩子犯错之后,父母也想办法,但是学校非常强硬,并且这个孩子还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最后惩罚照旧。最初的孩子给我说:“我爸爸说了,这要在国内就一顿饭的事。”但是半年之后,孩子给我说:“我从这件事知道了底线是不能碰的,我要感谢我的学校。”我想,差别就不用说了。如果我们的教育者都无法坚守这样的底线,那么我们教育到底要交给成长中的每个人什么?逃避责任?
6)
孩子们在学校能使用自己的权利吗?当他们对老师提出疑问之后,获得的是什么?是老师的蔑视?冷落?还是丧失了一切机会?我们没有保护孩子们的质疑精神,我们反而告诉他应该学聪明些,应该多懂些人情事故。面对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学会了什么?听话而不质疑,知道反抗无效;而这样会让他们更加渴望位高者的权利,因为是那么的不可怀疑,因为强权代表了一切。
当孩子们,不,当每一个我们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我们又怎么只能指责成年后的他们?当这些成年后的他们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管理者,我们又怎么能期待明天的安全和他们的承担?
而现在的他们,也曾经是那样的一个孩子,那样一个充满着对这个世界好奇的孩子,向往着真善美的世界,他们也曾经那样的善良,那样的单纯。而当他们一步步超越底线和原则获取成功的时候,他们就越来越没有底线,没有原则。他们深信自己的权力能够保护他们,而且他们贪婪的渴望获得更多的权力。
是他们毁了世界,还是世界毁了他们?
如果孩子们就这样长大,那么我就不得不接受成年人的他们!
如果我们的孩子就这样长大,那么,他们会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世界会不会就毁在他们手里,实际上,世界是毁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