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是什么?不平等是什么?对于孩子们来说,平等又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是平等的,但是他们的环境是不平等的,因为他们无法选择自己成长的环境,他们更加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
在我接触过的众多孩子中,他们在性格、能力上有区别有不同,但这些并不是差异,不过是不同的形式体现,但是几年以后,他们之间发生了巨大的不同,有些孩子得到充分发展进步很快,有些孩子不仅停滞不前还有非常大的退步,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在出发的时候一样,但在路途中的距离却越发得远呢?
薛涌在《一岁就上常青藤》一书中提到,美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证据,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劳动阶层的家教偏向于权威式,更多地使用体罚和命令,中产阶层的家教则更接近我所谓的常青藤原则
:讲究说理,在具体环境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原则来指导具体的行为。而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讨论的习惯,培养了他们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构成了常青藤教育的基础。从三四岁开始,孩子和父母有分歧,大家就开始磋商甚至讨价还价。从表面上看,在这种家庭中父母毫无权威,甚至连买哪个玩具都要和孩子商量后才决定。不过,这样养大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敢于为自己的利益去据理力争,习惯于提问题、独立思考、辩论。
当然,这样的教育方式需要花费父母和教育们更多的时间、更费脑子并且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并且我认为并不是只有中产阶级的父母才会这样做,这取决于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认识。
由此可见,当孩子没有权力选择的时候,是父母决定了孩子会拥有什么机会,也决定了孩子会丧失什么样的机会。
当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的时候,不问是非就找别人麻烦的父母教会了孩子专横跋扈,而客观处理的父母让孩子懂得理智处理问题;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替孩子隐瞒的父母教会了孩子权力可以压倒正义,而让孩子接受处罚的父母则让孩子体会规则。天天谈论房子车子钱的父母帮助孩子修建了一条通向物质的人生之路;时时让孩子接触世界谈论创造未来的父母帮助孩子走向充满生机的人生旅途;成天抱怨悲观的父母给了孩子灰色的眼睛,而充满希望乐观的父母让孩子全身洋溢着彩色的光芒。
一个无法判断成长中价值机会的成年人则毁掉了孩子的成长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那个没有权力的孩子,我们的幸运不在于处于某一个年代,而在于在哪一个家庭,遇到哪一双父母。因为,我们没有权利选择谁做了自己的父母。所以,童年是不平等的。
有一句是这样说的:苹果总落在离苹果树不远的地方。
孩子如同苹果,父母则是大树。要想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空间,首先要让自己变成枝叶茂密的参天大树。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力决定自己要做哪一种父母。我们是否能够丢掉一些惰性一些固有的方式,即定的态度重新学习,学习做哪一种父母,学习常青藤法则,用更多的时间耐心技巧去了解孩子们?
希望,我们能给到孩子们一个平等的童年。
你愿意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