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是最难的,特别是要在众多选项中挑出那个唯一。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在挑选“翅膀世界”俱乐部要持续进行的活动中,我们的看法居然如此一致,几乎没有争议的选择了---多米诺骨牌。因为它符合了我们对于活动的每一个要求。
简单的说,骨牌(domino)是一种用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
玩,也是一种教育。那么,从教育的角度我们为何如此一致的选择了“多米诺”呢?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的五点要求。
首先:可操作性
翅膀世界是一个让孩子和成年人能够一起玩的俱乐部,而多米诺骨牌能够让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参与其中,游戏过程中孩子和成年人是平等的,因为在多米诺面前,高手和生手的差别不是由年龄决定的。并且,一个人可以玩,二个人可以玩,一群人也可以玩。所以,这个项目的操作方法让我们是开放而灵活的。
其次:持久枯燥VS 瞬间激动
摆放一个多米诺骨牌要多久?简单的10秒,最难的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谁能坚持枯燥?
孩子们最难忍受的是枯燥,他们讨厌重复的学习和不断的训练,他们总希望能够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但是我们都知道,成功的人都需要经历单调的重复,我们也知道,只有能够经历反复的折磨才能真正的获取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而摆放多米诺的过程是枯燥的,块数越多的就越枯燥,而最后推到的一瞬间所带来激动和幸福感能让孩子们体会过程的艰辛所带来的成功的激动。我们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就经历过程的枯燥和坚持之后的激动。
第三:个人VS团队
一个人玩和一群人玩过程必然是不一样的,因为多米诺极容易失败,也许就是手抖动了一下,也许就是走路时带过的细微颤动而倒下了一块骨牌。这样一块的倒地意味着重来,意味着失败,你能接受团队成员这样的失误吗?你自己又将如何避免这样的意外发生呢?
第四:动脑VS动手
多米诺要求将骨牌按一定间距的尺寸排成单行,或分行排成一片。推倒第一张骨牌,其余发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或形成一条长龙,或形成一幅图案,骨牌撞击之声,清脆悦耳;骨牌倒下之时,变化万千。除了可码放单线、多线、文字等各式各样的多米诺造型外,还可充做积木,搭房子,盖牌楼、制成各种各样的拼图。
所以,参与者需要思考设计出最佳的图案并且怀抱着最大的耐心和最快最稳的动作去完成它,需要想象力和注意力。
第五:延展
多米诺是一种游戏,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当时的骨牌多由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
1849年8月16日,意大利传教士多米诺从中国回到阔别8年的米兰。他拿出一件又一件的礼物给家人,但他的女儿小多米诺只喜欢一套28张的骨制产品--牌九。她男友阿伦德是个性情浮躁的人,小多米诺就让他把28张牌一张一张竖起来,不许倒下,还规定时间完成---如果不成功就限制他一周不许参加舞会!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磨练,阿伦德终于变的性格坚强,做事稳重,让米兰人大吃一惊。于是,传教士多米诺为了让更多的人玩上骨牌,制作了大量的木制骨牌,并发明了各种的玩法。不久,木制骨牌就迅速地在意大利及整个欧洲传播,骨牌游戏成了欧洲人的一项高雅运动。
文化的延展可以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学习机会,从一个多米诺我们能够渗透中国文化、意大利文化,我们能渗透各种语言,我们更加能渗透一种精神。
19世纪,多米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非奥运项目中,它是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运动。我们希望能够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练习能够加入国际多米诺的大家庭,能够机会挑战世界。
看上去是带着大伙玩,实际上我们在选择玩的方式上却需要从教育的角度考虑很多,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和我们“玩”也会有收获的重要原因。
所以,选在了多米诺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如何让这个游戏能够进行下去,比赛的方式、完成的标准都需要渗透上面提到的五点要求。
也许,我们平时没有办法相遇,但是我们可以共同的在这个游戏中突破自己的极限。
记得在上海的时候,我告诉每一个孩子,我们需要挑战自己的三个极限,身体上的极限、能力上的极限和心理上的极限。我希望翅膀世界能够给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成年人提供这样的一个无限接近和再次突破自己的极限的机会。
让我们把多米诺进行到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