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这样的问题“你有多聪明?如果从一分到十分,你给自己打几分?”几乎每一个被提问的人都会立刻盘算一下自己的聪明值。但是没有人怀疑这个问题本身。
实际上,“你有多聪明?”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
每个人都会想从各个方面更多的了解自己,所以各种星座测试、血型性格分析、心理测试大行其道,自然里面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智商测试。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不是靠网络上的几十道题就可以简单测出,也不是可以简单的靠某一种或者几种试题就可以获得。所以,单靠某一种分数就可以衡量出一个人的聪明值就有很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正确提问应该是“你拥有哪种智力?”或者是“你有哪种天赋?”
著名的教育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的多元化获得很多认同。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而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斯滕伯格也提出个体的智力类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分析型智能,拥有这类型的人擅长对各种资源进行分析并且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实践型智能,这类人群执行能力非常强,他们在实际状况中能够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创新型智能,这种智能能够让人们利用一切资源有效的解决问题,并且创造出更多新鲜的想法。
从以上两个理论我们不难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再看看现在流行的智商测试,几乎都只和逻辑智能相关。试想一下,如果让一个拥有“人际关系智能”的孩子去参加一个只衡量“逻辑智能”的测试,结果肯定不好。但是不知其然的爸爸妈妈们拿到这样的结果获得最多的就是一种强烈的负面心理暗示。那么,我们就会让一个拥有天赋的孩子从我们身边溜走。
由于我们的文化与向来对“天才”的认定,让我们难免走入狭隘的困境。似乎我们只认为那些数学(理科)或者是艺术方面有出色表现的孩子才是聪明的。而认为那些在人际关系智能上出色的孩子们只会搞同学关系,或者是只会玩,还有的父母会害怕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表现,因为这样会影响学习。而更可惜的是我们经常没有发现孩子天赋的机会。这就好比一个生活的南极的人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是否能骑马,而在沙漠中的人永远不会挖珍珠。孩子们需要机会,发现自己的机会,认识世界机会。
而我们,这些成年人,需要的是掌握科学知识,然后走进孩子的内心完成全面的观察,然后我们大概把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再让孩子在各个领域充分尝试,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观察到孩子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负责任的爸爸妈妈和有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抛开我们自己的限制,无论是认知上的、社会给予的还是我们原有的习惯,孩子们需要我们智慧的去发现他们的优势,当我们找到了,你会发现,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也许我们错过了自己的天赋,但是别让你的孩子再次错过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