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
善用东海防空识别区, 首战摆平日本P3C
2014年01/04
据北京军方表示;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自从11月23日公布实施一个月以来,共掌握其他国家和地区军机近800架次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活动;解放军则出动侦察机、预警机和战斗机51批87架次,紧急起飞应对,对东海防空识别区实施了有效监管。
有人会提出疑问;不速之客有800架次之多,中国军机的反应只有87架次之少,怎么能说中国军队对防空识别区内各种航空器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监管?联系到美军B—52战略轰炸机组,在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宣布设立第三天就严重挑衅解放军的防卫能力,而解放军并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引起国人愤懑不平;中国媒体有必要澄清防空识别区的具体运作模式。
首先,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活动800架次“外军”飞机,有的从东海防空识别区边缘一掠而过,有的深入逼近到中国领空,多数活动在所谓中日在东海地理观念的中间线左右。中国航空兵紧急起飞应对必须审时度势,判断效费比及可行性。绝不可能人家来800次,你就响应800次,随着对方的战术节奏起舞,将防空识别区的战略主动权拱手让人。
以B—52轰炸机组掠过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事件为例,解放军宣称该B—52双机由关岛起飞向我东海而来,中国长程雷达已经全程监控。如果B-52刚飞进东海防空识别区,解放军战机就起飞“迎接”,要飞三、四百公里才到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边缘,期间十几二十分钟过程,B—52已经在两三百公里外。中国战斗机很难执行拦截、驱除等紧急识别查证等任务。所以只能进行雷达全程监控,并纪录在案算数。
从中日两国在东海的防空识别区图不难看出存在大片重迭地域,理所当然是解放军重点防范海域,特别当日本和美国军机飞近日本防空识别区外缘时,中国军机紧急起飞应对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美国F—22隐形战机飞来,中国的雷达能否有效监控?即使地面电子探测系统能够感觉F-22,解放军的机载雷达哪里有大神通?除了电子战能力有限,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也是中国空军的短板。日本买42架F—35联合攻击机,总值达80亿美元。F—35具有所谓有限超音速巡航能力,即是能够维持以1.2马赫速度冲刺241公里。比起中国的三代战斗机有10分钟的时间优势,或者说是50公里的距离主动。
在过去一个月,解放军出动战斗机数十架次,紧急起飞应对的目标应该是日本和美军的P--3C反潜艇巡逻机。螺旋桨的P-3C巡航时速500公里左右,最大速度不过750公里;多年来它们一直紧贴着中国的领海及比邻线偷窥大陆,解放军战机对付这种笨手笨脚的“瞥伯”有把握。在使用各类战机对东海防空识别区实施了有效监管可以高低搭配,新老结合。多年来日本在钓鱼岛空域巡航也使用老旧的F—4“鬼怪式”战斗轰炸机,所以解放军不妨派歼—7、歼—8作老兵新传,或者用歼教—7、高教—9出海锻炼年轻海军航空兵。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1月1日的文章预测;中国宣布防空识别区引来日本的激烈反应,两军冲突造成飞行员等数十人死亡,进而引发升级报复,成为小规模的海战或空战。解放军“首战必胜”的口号怎样才能实现?
另据台湾旺报报道,原国防部外事办主任钱利华少将,日前来台湾解释设立防空识别区的立场, 释放善意。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吹暖风。东海防空识别区本来在地理上应该包括台湾海域,为了安抚马英九,宁愿放他一马。其实台湾最在乎解放军对准他“胸口”的1200枚弹道导弹,东海防空识别区倒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