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教育 |
红线女《永恒的舞台》序言
2013年12/13
13日在广州市“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红线女追思会。并作紅線女《永恆的舞臺》专题首映。
《永恆的舞臺》序言主题如下; 红线女艺术在粤剧舞台空前绝后,因为;
3. 红线女艺术形成的戏剧市场不再----新观众捧电子明星。非富则贵的上层社会乐见快、俗文化`。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红线女艺术形成的过程,起初是被打出来的,其后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出来的,最后到了功成名就的红线女是自觉地逼自己否定昨日的我,探索未来的我。例如她的成名曲《昭君出塞》塑造王昭君悲悲切切的千古绝唱,几十年后,她应顺社会需要,毅然蜕变为欢欢喜喜的《昭君公主》。其中老观众的不理解,中外同行的质疑,红线女“虽千万人吾往矣”。对于不知饥寒之苦的后辈,不用三伏三九起早贪黑吊嗓子的幸福新人类,希望学习红线女艺术精神,能够自找苦吃磨练业务能力。
我们强调红线女艺术的特殊地位,是要发扬光大她对国家、民族深厚的爱;她对中华文化传统及粤剧的继承和发展不遗余力的精神。
马鼎盛在红线女追思会发言提纲
1。红线女同国家共休戚、善始终
1955年12月红线女全家回广州定居,2013年12月她病逝于广州。其间三起三落,红线女同神州大地一样历尽枯荣。但是她“咬定青山不放松”“;对粤剧事业不离不弃。西方势力以宗教外衣掩护,游说她出国定居。被红线女断然拒绝。她深深懂得红线女离不开粤语大地、舍不得千百万粤海观众。
2。红线女不在了,她的艺术精神还在,红线女中心同观众常在。她要起到沟通各个粤剧团体与中外粤剧观众的艺术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