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重视硫磺岛战役,总结美军迷信武备优势的教训
(2009-01-04 12:20:14)
标签:
军事 |
两岸重视硫磺岛战役,总结美军迷信武备优势的教训
04/01/2009
马英九上台,陈水扁下狱,台海战云密布已成过去;08年底,两岸的退役老将军聚会厦门,大谈以和为贵。而作为现役军人,还是常备不懈;马英九强调的“刺猬战略”,命令“国军”准备在台岛决战。两岸军方都在反复研究历史上的登陆战例,美日硫磺岛血战则是无法忘却的经典。
面对只有八公里长、四公里阔的火山灰小岛,美军投入了第五两栖军作主力,配备十三艘航空母舰、二十七艘巡洋舰、驱逐舰,投入一千多架飞机,掌握绝对制空权和制海权,在登陆前投射两万四千吨炸弹和炮弹,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一千二百吨,每名守军分摊到一吨以上的狂轰滥炸,所以美军估计四天就能结束战斗。战后才知道,打死两万两千弹尽援绝的日寇,美军要付出伤亡两万八千六百多的惨重代价,硫磺岛战役从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九日打到三月二十六日才基本完事。美国「海军历史」的论文最近被中国军方刊物翻译,以飨军民。
显然,中美军事专家都认为当年盟军惨胜在于轻敌,对日军的兵员、部署的顽抗战斗力因素视而不见。美军根据侦察照片、审讯战俘、研究缴获的文件及截收敌通讯结果认为,守军仅一万三千多人(比实际少算一万),估计火炮也比实际少了一半。发现的碉堡仅三十九个。开战前突然收到日军有三百个碉堡的新情报,日军防御能力超出原估计一倍,可惜尼米兹上将未改变原本轻敌的攻击计划。
日军守将栗林吸取了以往日本反登陆失败的教训,他不把主要兵力部署在滩头,以免受美国海空军狂轰滥炸轻易杀伤,并掏空了折叠山,使火炮和通讯网络受良好保护,把机枪、迫击炮、地雷阵和反坦克炮构成绵密火网。美军第四陆战师攻击小小的三八二高地时,每每陷入交叉火网之中,有时血战一天只能前进四米,328高地被称为“绞肉机高地”。栗林中将严禁日军传统的自杀式冲锋,美军不得不成排成连地伤亡殆尽。陆战三师的战斗部队伤亡六成,陆战四师、五师的伤亡率达百分之七十五,第五两栖军在硫磺岛一仗被打残。
事已至此,美军只得承认,迷信武备优势、狂妄自大,忽视困兽犹斗的军事常识是硫磺岛战役最惨痛的教训。解放军重温战史,希望打一个漂亮的登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