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
中国海军少將呼喚飛艇,提升局部戰爭远程机动力
11/06/2008
有感於直升機在抗震救災中暴露出數量少、作用有限的缺點,解放軍考慮發展其他航空器補充不足。海軍少將王大華教授指出,新型飛艇有多項優勢。
首先是飛艇的有效載荷大,一次可以運送上千人,比直升機只能先運十个八个重傷員與垂危病人強胜百倍。運送物資甚至大型機械也是直升機無法比擬的特長。飛艇在資訊戰方面可充當多面手,如環境氣象監測,即可機動到救災現場上空,還能長時間懸停而不費燃料。能發揮遙感測試與空中指揮所的预警飞机作用。配置通訊中繼設備後,也能使地面中繼塔倒塌後的災區保證訊息暢通。
飛艇的優點在二次大戰後漸被飛機、直升機性能高速發展所淡化。不過「天生我才必有用」,近年歐美各國仍在研發新型飛艇,軍民兩用有廣闊前景。七十年代末,英國決議設立飛艇警戒中隊,監視北海的蘇軍潛艇及間諜漁船。大型軍用運輸飛艇「空間船號」能運送一個營的兵力及武器裝備。德國人施密特研製「海豚號」飛艇也能運載三百名軍人。
美國研製新型飛艇更着重向高空進軍。「攀登者」軍用飛艇在2004年試飛,要求機動及懸浮在三萬至五萬米的超高空,基本不受地對空導彈及戰機的威脅,集偵察機與卫星功能於一身,由地面遙控,能完成偵察、勘測任務,也能作戰場高空通訊中繼站,這種充氦氣的飛艇造價僅五十萬美元。
美國洛‧馬公司為五角大樓研製的「高空飛艇」,投資了四千萬美元,長一百五十米、寬五十米,有效載荷為二噸,可以在二、三十公里高空工作一年,執行軍事偵察、監視和戰場通訊保障等任務。
飛艇不需要機場跑道起降,不受戰區惡劣天氣影響,造價低、維修方便、耗油少;民用軍用皆宜。更可以作武器發射平台,甚至航天器發射站。在未來局部戰爭中應有無可替代的席位,能大幅提升快反部队的远程机动力。解放军借抗震救灾促进飞艇部队的建设,而且由海军的高级将领提出,其战略意味尽在不言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