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俄方欲撕毁俄中石油合同,能源奇货可居因财失义
24/05/2008
昨天开始访华行程的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表示审慎乐观,虽然他指两国石油管道的谈判已处于尾声,但由于俄国油商要大幅提升售价,否则宁愿撕毁合同;连俄国《生意人报》也悲观地评论:如果梅德韦杰夫搞不成能源合作,那还要等秋天普京总理出马解决。
早在二○○六年,普京访华时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俄中能源同盟,中俄国有公司签订了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基石。但两年过去了,许多合同条款在执行中举步维艰,主要是俄国人因财失义。俄方专家分析:俄石油公司向中国出口比向欧洲出口每吨少赚四十美元。俄国石油公司总裁干脆向政府提出,中国方面要不肯大幅提价,就不如撕毁合同,支付赔偿金更合算。中方认为在俄国国有公司收购尤科斯股份时帮了大忙,今天过桥抽板太不仗义。但是俄方看准中国求油若渴,五年出口五千万吨石油很应该大捞一笔。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的支线问题,按合同由中方投资,铺设从斯科沃罗金诺通往中国,设计工作早已完成,但是俄罗斯石油总裁波格丹奇科夫能左右梅德韦杰夫的决定,石油运输公司明知梅德韦杰夫会同胡锦涛讨论油管支线问题,但该公司根本不派代表陪总统访华。
有关天然气贸易也是普京打造的俄中「能源同盟」另一条腿,俄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也承认,到二○二○年应有六百八十亿立方米的对华年输出量,其中西线输三百亿,东线输三百八十亿立方米。不过前提是○七至○八年应结束谈判。中俄在天然气价格上又有大分歧。梅德韦杰夫指出两国正在讨论铺设东西线管道的可能性,可惜,俄国天然气公司也没派人随总统来华,签天然气出口协议还是望梅止渴。
中俄军事合作是更重要一环,本来两年一度的联合军演,由○九年拖延到二○一○年,地点不在中、俄而在哈萨克荒漠。这战略伙伴关系如何对美国有威慑力?俄罗斯承诺在中国兴建一个造价10亿美元的核电站,但是俄方承建的中国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造价上涨200%,达到60亿美元;希望这个10亿美元的核电站不要边建边涨价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