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北洋海军鱼雷敢死队的民族精神
在中日甲午海战时,邓世昌驾驶「致远号」巡洋舰撞击日本主力舰「吉野号」的故事,家喻户晓,可惜是美丽的误会。极速只有十七节的「致远号」,想追撞二十二节的「吉野号」,只是悲壮的诗篇。但是,在甲午大海战中,以小敌大冒死冲锋的一幕,确实发生在北洋水师的鱼雷艇「福龙号」身上。迎 日舰炮火冲近至敌舰三十米的艇长蔡廷干,是广东香山人。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北洋水师共有四条鱼雷艇参战,因当时的鱼雷有效射程仅四百米,鱼雷艇只能直线行驶,速度也不快,必须有多条鱼雷艇蜂拥而上,十条八条鱼雷齐射,才有机会命中。因中国的「超勇号」战舰中弹下沉,三条小鱼雷艇忙于救援,只剩孤艇「福龙号」毅然冲向日舰「西京丸」。「西京丸」有四门五吋口径速射炮,于二千四百米开始拦截「福龙号」,蔡廷干顶 弹雨以二十六节高速冲锋,足足捱了五六分钟炮击,逼近敌舰四百米时,先后发射艇首两雷。
狡猾的「西京丸」见逃避不及,抓紧廿秒时间转舵,把船头迎向黑头鱼雷,尽量减少命中机会,还希望以船头激起的浪涌排开鱼雷。可惜,第一枚鱼雷距敌舰右舷仅一米擦过,第二雷则偏了十五米。
蔡廷干只剩尾部雷管一条鱼雷,他无惧敌舰更密集的机关炮火,一直冲到敌舰三十米处才向右急转弯,用后发射管对准「西京丸」左舷射出鱼雷。因艇身倾侧大,鱼雷入水深,穿过敌船底下未建奇功。今天的中国三海舰队要继承就是这种以弱敌强的敢死队精神。
前一篇:台湾飞行员比解放军素质高?
后一篇:再射北斗卫星擦亮中国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