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原真实彭加木之6

(2006-05-20 16:54:20)
分类: 魅惑新疆

    彭加木:罗布泊的绝版典藏

 

    “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 17/6 10:30”

    彭加木留下的纸条被拿去做了字迹签定,它确实是彭加木留下的。在确定日期上,彭好像犹豫了一下,最后将16改做17。这句话像是一句巫师的咒语,又像是一个丢失了谜底的谜,26年无法解开。

    “罗盘在沙漠里定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只能定一个大致的方向,无法定出你所在的位置”。“老沙漠”夏训诚说。比如,你拿着罗盘在A点上测出北的位置,你向西移5公里到B点,再测,面向的地方还是北,你再向西移5公里到C点,再测,面向的方向还是北。“在沙漠里你失之毫厘,就能差之千里,虽然你一直在向北,但你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位置上了。”夏训诚说。

    东,是一个多么大而模糊的概念;往东。水井。人们一直沿着这两个大定位,一直找到了敦煌。一直找了26年。

彭加木是越过疏勒河故道去找东方的八一泉吗?“但又不像,八一泉离库木库都克至少50公里,一天走不到,他似乎不会去那么远的地方”;

是向正东方向去找红十泉吗?这是离库木库都克最近的一眼泉,但早已没有水了。对于罗布泊东部毫无概念的彭加木,当年是否知道这眼泉的存在?

是向东北方向去找红十泉吗?红十泉比八一泉还远,只带着一壶水的彭加木似乎就没打算走远。

    纸条指引了寻找彭加木的方向,也解了考察队所有人的围。但是纸条会不会也把寻找引向歧途呢?

    从彭加木留下的最后脚印来看,他曾经做过向东,再向北,再向西的徘徊,他是在思考应该向那个方向走,还是迷失了方向?

    那一天的早上,陈百录天一亮就起了床,为彭加木等去计划找水的人做了早餐。“我没有叫醒他们,做好饭就又回帐篷睡了。中午,基地来电报,小萧叫醒我,说彭先生不见了,我一看,他们都没有吃早餐,并且汪万先和王万轩还在睡着。”

    “我不知道早晨去找水的计划,彭加木也没来叫我。”王万轩说。

    “一开始大家并不急,想彭先生不会走远,会很快回来的。因为他常常自己呆着思考或者出去溜达。”沈冠冕说。

    下午3点,罗布泊的温度直线上升,大家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开始找。先是开着车顺着脚印找,但是天太热了,又刮着“抽屁股风”(顺风,不利于汽车散热),一两公里,就开锅了,只能倒过头来等风吹凉了车再走。后来干脆弃车步行找。直到天黑看不到脚印了才返回。

    “当晚我们在高处点了一大堆火,让火燃烧了一个晚上;每半个小时打一次彩色信号弹;把车开到高处,不停地闪车灯,希望他能找回营地。”

    没有任何音讯。

    第二天送水的直升机到达,在陈百录的要求下,机长沿着往东方向20公里的范围做了20分钟的反复飞行。“飞得很低,连草丛中惊出的兔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没有彭加木。

    至于后来的四次大搜寻,更是象梳头一样梳过了认为可能藏匿彭加木的地方。

    “这让人想不通。”陈百录、王文轩参加了第四次大规模的寻找。“2004年,我甚至找到了当年我们丢失的一把铁锹。我回到了当年的营地,24年了,车辙印还好好地在那儿,但一个大活人你却怎么也找不到”。

还有那匹小骆驼,在考察队员忙着找彭加木的时候,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死去了。可能是伤心而死,也可能是饿死的。第二年沙子便掩埋了它,王文轩找到它的时候,发现只有一撮黄色的绒毛露出沙丘在风中颤抖。

(后记:彭加木失踪后的第二年5月,彭加木的老战友夏训诚带领考察队再进罗布泊。此后的26年里,夏训诚对罗布泊进行了25次考察。“每一次考察都在寻找彭加木,在寻找一种科学的精神”他说。

中国各学科科学家的努力揭开了罗布泊地理特征、环境变化、人类文明失落之谜。中国人已经掌握在罗布泊的发言权。最近,最重大的两件事是罗布泊距今4000年小河墓地的发现与发掘,这是一个比100年前楼兰的发现更轰动世界的发现;另一个是由国家投资的26亿元的年产120万吨的钾肥项目今年4月25日在罗布泊开工,当年彭加木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