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100年的考古发现(下)
1979年借中日合拍《丝绸之路》的机缘,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到达楼兰,中国学者在楼兰被发现半个多世纪后,才实现到楼兰考古的梦想。
1979年12月22日,新疆考古学家王炳华带领的考古队发现古墓沟墓地。这次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楼兰文明推至3800年前青铜时代。并发现古墓沟所葬者为原始欧洲人种。
1980年新疆女考古学家穆舜英发现"楼兰美女"。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脸面清秀、鼻梁尖高、眼睛深凹、毛发、皮肤、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连长长的睫毛都清晰可见,深棕色的头发蓬散披在肩上",穆舜英在考察报告中动情地写道。女尸系3380年前遗存,白种人。
1980年至198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对楼兰地区古遗址进行了大规模普查,发现许多新石器遗存。
1995年楼兰西北的营盘古墓爆出惊人发现,东西方文明是那样完美地集中交汇在这里。考古学家认为营盘墓地是罗布泊地区100年来发掘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墓地。
尤其是那个戴着麻质贴金面具的15号墓主人。考古学家林梅村评价说:既有汉晋时代的绢、缣、绮、丝绣、织金锦、汉代铜镜,也有中亚艺术风格的麻质面具、黄金冠饰、金耳环、金戒指、波斯安息王朝的玻璃器具和艺术品,乃至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各类毛纺织品,可谓尽收天下宝物。
100多年来,有关楼兰的每一次发现都炫人眼目。但是一个发现和一个发现似乎有某种联系又都彼此孤立,人们无法找到文明和文明之间的联系,楼兰就这样被摆在历史空荡荡的舞台上,没有任何布景和说明。
楼兰出土的文物散布在世界各地,伦敦、汉城、京都、东京、新德里、北京、乌鲁木齐,楼兰文物无处不在,这些文物涉及了地理、人种、考古、语言文字等等学科,需要众多的学者进行解读。它所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足以让人用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探索。比如,印欧人的迁徙,楼兰的消亡,罗布泊的迁移,亻去卢文的识读等等,对楼兰的解读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文明史的解读,楼兰因此成为一个世界的考古圣地,一门显学。但现在的研究仅仅是揭开了楼兰神秘的一角。
考古学家林梅村说:"楼兰连同他们古老的文明永远长眠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下。一个具有数百年文明史的王国不复存在了;一个融会东西方文化精华形成的楼兰艺术绝迹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绿洲变成了贫瘠的荒漠;一个曾与我们荣辱与共的古民族消失了。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既不夸张,亦无编造,只是缺少细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