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巫继学:市场经济不买行政掌控房价的账

(2006-06-15 08:14:34)
分类: 房地产观察与分析

巫继学:市场经济不买行政掌控房价的账

面对张狂的房价,人们有理由指责,更有理由期望给这个热疯的高价降降温,使其回归理性。然而,如果寄希望于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手段来实现,那我们就要冒退回计划经济的风险。可能用床板强压的办法治平了“罗锅”,但他也只能平瘫在床上了!目前有一种认识十分不妥,以为房价是可以调控的。在政府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中,这种观点十分盛行,几乎成为一种主流意识。这种认识正在引发着两种后果:一种后果是,它给予了公众大众房价下滑的预期。火冒三丈的普通老百姓,面对飚升的房价谁不想快快地、狠狠地将其刹下来?一种后果是,政府主管部门某些人似乎也认为自己有这个责任,并相信有这个能力将趾高气扬的房价拉下马。

面对市场经济中的房地产,政府的各项宏观政策,可能调控行业发展,使其在国家长期整体战略的方向下拓展,但却难以掌控房价走势。如果硬要行政干预强控价格,其后果将是不言自明的,因为那是将市场拉回计划经济的行为。在市场关系中,谁都不能左右价格,除非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固然,价格是由生产价格从而由商品内在价值最终决定的,价格是价值的市场形式,但在市场上价格直接受制于供求关系。谁都知道,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在买卖双方的博弈中,具体价格表现为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舍象了极端垄断的纯粹的市场关系中,除了价值规律这只无形之手,谁有能耐令价格曲线一定是上扬还是下挫,一定是飘红还是飘绿呢?

有人说,当前房价高高在上,是房地产商利益熏心所致。非也。如果房地产有能耐让房价高持,那他们为什么在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的大部分时间未能如愿以偿呢?为什么他们不让房价继续上扬利上加利呢?问题是,房地产商奢望是一回事,购买者要愿意掏钱才能成交,才能成全他呀!你可以满天要价,我也可以落地还钱呀!

有人说,目前住房供不应求是房价高企的根源。然而,人们发现,中国现今楼房空置率已经大大超过10%的国际标准。据悉,2005年全国空置房面积达到1.25亿平方米,空置率已达到26%。而北京市,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房面积同比增长23.7%,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0.8个百分点。如此大的空置率,一个供不应求能说服人吗?似乎理由太单薄了些吧?

也有人说,是房地产商持筹惜售。现楼是很多,但商人不投放市场。这种说法已为许多同仁所揭穿,这仅仅是短期个案,不足以引起普遍房价长期高持。也有人说,是政策调控政府失误所致,打压房地产使供应量减少。事实正好相反,政府连续调控房地产的近几年,恰好是楼盘投放量增长最快的年份。

其实,一个巴掌拍不响,高房价问题一定出在买卖双方。商家想要高价,买家想出低价,为什么最后越卖越高呢?可以肯定,这决不是楼盘的建筑成本在不断攀升,也不是建筑产品质量大幅提高。问题出在了购房者的非理性竞争上。特别是作为投资购房,人们看的是,先前的炒房者已经大把赚到了银钱,似乎只要抢购到了房,就等于抢到了利益。在中国投资渠道少,其它投资又不景气的背景下,这种买涨不买跌的现象愈演愈烈。

那末,能寄希望于购房者理性联合起来与高房价进行斗争吗?这固然是一个富于创意的设想,恐怕这比地球人与外星人谈情说爱更令人不可思议!每一个购房者,都有如陷入“囚徒困境”中的成员,各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更何况,进入购房者中,有外资,有个人投资,有团购;其需求,有安居,有安逸,有炒房。联合行动,至少目前还看不到任何迹象。所以,对于近来兴起的不购房行动,我并不看好,它至多只具有理想的意义。

其实,从纯经济手段来说,房价与任何物价一样,是只可调不可控。价格,遵循自然经济规律而动,决不受人类主观意识掌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也不应该受其掌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