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摄像机的参数与画质(三)

标签:
码流rawlogavc-intraxavc |
分类: 摄影、摄像技术 |
这个系列前面写了两篇,这应该是最后一个篇了。
确切地说摄像机的画质除了CMOS硬件之外,压缩编码、镜头、处理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们逐一看下:
一、压缩编码
说到压缩编码,大家都不熟悉。
但说到码流,就都知道了,因为摄像机都有码流这个参数。
例如:35M、50M、100M等等。
即使是索尼的微单、松下的单电也都有码流。
当然也有的机器没这个参数,例如佳能的单反就木有。。。。。

说到压缩编码其实涉及到“压缩模式”、“码流”两件事儿。
而画质也是由这两件事儿决定的,单说一样没太大的意义。
我们选摄像机,首先谈到的就是画质。
但实际上有压缩编码就意味着画质有损了。
无压缩固然好,但尺寸太大,拍摄、剪辑都不方便。
如果真用无压缩,可能一张卡录个5、6分钟就得换卡。
后期剪辑。。。。。就更恐怖了。
很明显对于大部分的电视节目,这样不靠谱。
后来某些聪明人发现,原来对于人的眼睛,画质其实不需要这么高。
其实压缩掉一些内容,还可以看清楚。
通过压缩存储、后期等等问题就都解决了。
于是摄像机就开始有了压缩编码、码流这两个概念。
而根据节目画质要求,又有了不同的压缩模式,不同的码流。
按理说,码流越高,视频的数据量越大,画质会越高。
但实际问题在于”压缩编码不同,压缩模式也就不同“,所以码流也就不具备可比性了。
那真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我们就不提了。
随着计算机速度加快,软压缩发展,MPEG2逐渐成为摄像机的压缩模式。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H.264压缩编码的崛起。
H.264编码压缩效率高、画质好,要比MPEG2强的多 。
很快就被各大摄像机厂商接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小高清、微单、单电基本都采用了 H.264压缩格式。
H.264 28M码流成为一个标准规范。
二、码流
H.264 普及的确实比较广。。。。。
这样摄像机做画质比较的时候就很方便了。
码流越高,画质就越好。
但这个规则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佳能单反是个例外!
所有的佳能单反,无论是6D、5D3、70D。。。。。都没有标注码流。
人家佳能没标,所以不少朋友帮佳能算了一下。
结果是,6D基本上可以达到60M,5D3可以达到80-90M。。。。。
当然如果码流真能达到这个数儿,我估计佳能早就标出来了。
28M标出来就很体面了。。。。。
问题出在算法上,这种单位时间,视频文件尺寸的算法,只是算出了“数据流量“,而不是码流。
。。。。。
实际情况是佳能单反的压缩方式不是H.264 ,所以跟其他机器的码流不具备可比性。
所以干脆就不标了。
不过话说5D2、5D3拍的视频,后期调色时,可调度真心不那么高。
所以码流高也高不到哪儿去。
对于这点儿有意见的朋友可以用EX280、5D3同等光环境下拍同一主体。
然后用Edius后期拉下曲线,就明白了。
所以比较摄像机的时候 ,单看码流意义不是特别大。
压缩编码不同,单比较码流意义不大。
三、压缩编码与高码流
实际上各个摄像机厂家对于低压缩编码基本上是“H.264 2.0标准” 压缩编码。
但对于高码流,就都采用自己的格式了。
例如:索尼有XAVC格式 ,50M、112M码流都采用这种编码了。
注:该格式基于H.264,但不是标准格式
而松下则是 AVC-Intra编码,50M、100M、200M码流采用该编码。
那么对比下索尼和松下的小高清摄像机。
索尼 X280是最高112M码流,而松下298则是最高200M码流。
那么是否可以确定松下298的画质要比 X280高?
不是同一种压缩编码。。。。。这不好说。。。。。
四、RAW格式与LOG gamma
最近有一种新趋势,那就是说到画质必提RAW格式。
那么RAW是什么呢?
可以去网上搜下(尽量别用百度),N多!
我们需要知道的只是。。。。。用RAW可以在后期重新定义曝光、白、色调、清晰度等参数。
因为RAW保留了拍摄环境参数。
所以N多大神都喜欢用RAW,后期调色漂亮啊。。。。。
保留了这么多内容,想调的差些,其实都挺难的。
而达芬奇也因为被几个摄像机厂商当作RAW格式调整工具,而名气大长。。。。。
所以大神也喜欢达芬奇,哈哈哈哈。
看到这儿。。。。我们就明白,谈到RAW就别提码流的事儿了。
不过目前能拍RAW的机器真心不多。
RED是标准型,而BMD是廉价型。
但用RAW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存储卡的空间。。。。。
拍RAW跟吃空间差不多。
还有就是后期得过一遍达芬奇。。。。。速度大家可以自己脑补下。
还有个LOG GAMMA,回头再说吧。。。。
没时间了,下次再说吧!
海达郝老师
2016.01.05
关注微信公众号:HD64028800
或者扫一扫,看郝老师最新文章:

确切地说摄像机的画质除了CMOS硬件之外,压缩编码、镜头、处理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们逐一看下:
一、压缩编码
说到压缩编码,大家都不熟悉。
但说到码流,就都知道了,因为摄像机都有码流这个参数。
例如:35M、50M、100M等等。
即使是索尼的微单、松下的单电也都有码流。
当然也有的机器没这个参数,例如佳能的单反就木有。。。。。

说到压缩编码其实涉及到“压缩模式”、“码流”两件事儿。
而画质也是由这两件事儿决定的,单说一样没太大的意义。
我们选摄像机,首先谈到的就是画质。
但实际上有压缩编码就意味着画质有损了。
无压缩固然好,但尺寸太大,拍摄、剪辑都不方便。
如果真用无压缩,可能一张卡录个5、6分钟就得换卡。
后期剪辑。。。。。就更恐怖了。
很明显对于大部分的电视节目,这样不靠谱。
后来某些聪明人发现,原来对于人的眼睛,画质其实不需要这么高。
其实压缩掉一些内容,还可以看清楚。
通过压缩存储、后期等等问题就都解决了。
于是摄像机就开始有了压缩编码、码流这两个概念。
而根据节目画质要求,又有了不同的压缩模式,不同的码流。
按理说,码流越高,视频的数据量越大,画质会越高。
但实际问题在于”压缩编码不同,压缩模式也就不同“,所以码流也就不具备可比性了。
那真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我们就不提了。
随着计算机速度加快,软压缩发展,MPEG2逐渐成为摄像机的压缩模式。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H.264编码压缩效率高、画质好,要比MPEG2强的多 。
很快就被各大摄像机厂商接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小高清、微单、单电基本都采用了 H.264压缩格式。
H.264
二、码流
H.264
这样摄像机做画质比较的时候就很方便了。
码流越高,画质就越好。
但这个规则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佳能单反是个例外!
所有的佳能单反,无论是6D、5D3、70D。。。。。都没有标注码流。
人家佳能没标,所以不少朋友帮佳能算了一下。
结果是,6D基本上可以达到60M,5D3可以达到80-90M。。。。。
当然如果码流真能达到这个数儿,我估计佳能早就标出来了。
28M标出来就很体面了。。。。。
问题出在算法上,这种单位时间,视频文件尺寸的算法,只是算出了“数据流量“,而不是码流。
。。。。。
实际情况是佳能单反的压缩方式不是H.264 ,所以跟其他机器的码流不具备可比性。
所以干脆就不标了。
不过话说5D2、5D3拍的视频,后期调色时,可调度真心不那么高。
所以码流高也高不到哪儿去。
对于这点儿有意见的朋友可以用EX280、5D3同等光环境下拍同一主体。
然后用Edius后期拉下曲线,就明白了。
所以比较摄像机的时候 ,单看码流意义不是特别大。
压缩编码不同,单比较码流意义不大。
三、压缩编码与高码流
实际上各个摄像机厂家对于低压缩编码基本上是“H.264 2.0标准” 压缩编码。
但对于高码流,就都采用自己的格式了。
例如:索尼有XAVC格式 ,50M、112M码流都采用这种编码了。
注:该格式基于H.264,但不是标准格式
而松下则是 AVC-Intra编码,50M、100M、200M码流采用该编码。
那么对比下索尼和松下的小高清摄像机。
索尼 X280是最高112M码流,而松下298则是最高200M码流。
那么是否可以确定松下298的画质要比 X280高?
不是同一种压缩编码。。。。。这不好说。。。。。
四、RAW格式与LOG gamma
最近有一种新趋势,那就是说到画质必提RAW格式。
那么RAW是什么呢?
可以去网上搜下(尽量别用百度),N多!
我们需要知道的只是。。。。。用RAW可以在后期重新定义曝光、白、色调、清晰度等参数。
因为RAW保留了拍摄环境参数。
所以N多大神都喜欢用RAW,后期调色漂亮啊。。。。。
保留了这么多内容,想调的差些,其实都挺难的。
而达芬奇也因为被几个摄像机厂商当作RAW格式调整工具,而名气大长。。。。。
所以大神也喜欢达芬奇,哈哈哈哈。
看到这儿。。。。我们就明白,谈到RAW就别提码流的事儿了。
不过目前能拍RAW的机器真心不多。
RED是标准型,而BMD是廉价型。
但用RAW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存储卡的空间。。。。。
拍RAW跟吃空间差不多。
还有就是后期得过一遍达芬奇。。。。。速度大家可以自己脑补下。
还有个LOG GAMMA,回头再说吧。。。。
没时间了,下次再说吧!
海达郝老师
2016.01.05
或者扫一扫,看郝老师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