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与小高清

标签:
it单反小高清广播级业务级 |
分类: 小高清、单反、单电资料 |
本来摄像机分类挺规范的。
拍电视台节目的叫广播级,拍电影的叫数字电影摄像机,拍企业活动啥的叫业务级,自己拍着玩儿的叫家用级。
可以说这是摄像机的“春秋时代“,有明确的霸主。
但小高清出现后问题也来了!
这个分类还存在,但已经不规范了。
拍新闻、专题啥的,基本都是小高清了。
虽然小高清只是业务级,但在广播电视领域已经混的风生水起!

可以这样讲,小高清的出现已经打破了摄像机的固有格局。
但跟单位拍视频相比,这简直不算事儿了。
等单反拍视频的模式建立起来后,这件事儿就彻底凌乱了。
无敌兔们迅速在“婚庆”、“微电影”、“宣传片”等领域占据了优势。
把摄像机彻底搞傻了眼。

到现在,摄像机的分类基本上是乱了。
其中乱的最严重的就是“小高清”跟“单反”。
这两种机器在定位上明显有交叉。
拍宣传片可以用单片,也能用小高清。
拍婚庆、婚礼MV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还有拍访谈啥。。。。。。

原来是小高清的领域,现在都被单反进入了。
那么单反跟小高清我们到底该用哪个呢?
很多朋友对这点很困惑。
我们先看下这两种机器的特性,可以说各有优缺点!
一、小高清
先看下小高清的优势
1、参数控制方便
小高清摄像机通常采用手持方式,参数控制方式包括“自动”、“手动”两种模式。
无论是聚焦、曝光、白平衡都可以方便的使用这两种方式。
而且每个参数都有明确的控制标准。
这样对于小高清来说,参数就很容易控制了。
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参数调整好。
这个特点对于记录拍摄很重要。
因为记录拍摄没有充裕的时间让你调参数。
2、基本够用的码流
可以这样讲,码流是画质的保证。
只有足够的码流才能表现画面的细节。
而且当画面进行编辑处理时,才不至于画质损失太大。
小高清的码流从24M到50M不等。
例如:AX2000E就是24M,EX280就是50M。
24M基本够用了,50M可以用于标清广播电视了。
再看下小高清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CMOS尺寸。
小高清的CMOS基本上是从1/4英寸到1/2英寸不等。
CMOS尺寸小带来的问题就是,像素密度大。
密度过直接的问题就是
1、底噪大
也就是画面有噪点,在画面的高亮区或者暗区都会要噪点。
很多用小高清的朋友都说过一个问题,
那就是拍摄室外的时候也会出噪点。
就是底躁惹的祸。
2、宽容度低
直接导致了画面硬、截黑、截白严重。
3、画面颜色饱和度低
由于像素的密度太大,画面颜色的层次就不强了。
这样就不能把饱和度加大,导致画面的颜色浅。
另一个问题就是镜头,小高清都是固定镜头,不能更换。
也就是说焦段与画质都固定了。
这直接局限的小高清的用途。
关于这个方面,参考下Z5C、Z7C的画质区别就可以了。
G镜头换成蔡司,差异很大的说。
这几个特点直接导致了小高清最大的用途在“记录拍摄”。
啥新闻、专题、会议、活动、庆典等等广泛的使用小高清。
有的朋友问了,那小高清能拍”微单影“吗?
镜头固定不能换,画质方面颜色层次感差,画面硬。。。。。。
如果你非用他拍微电影,可以。
但确实不适合。
二、单反
先看下单反的优势
1、画面效果好
单反拍视频的优势就是“画面看着像照片”
画质颜色层次好、饱和度高
2、可换镜头
这样可以通过镜头,更有效的控制画质
要画质就用定焦,考虑到拍摄方便就上变焦
可以画质更好,拍摄效率更有效
例如:拍动作就上个50定,想拍大场景就来个11定的广角
。。。。。
当然单反的问题也很明显
1、参数的不可控
也可以称为“可操作度差”。
可以这样讲,单反可以认为是一台最古老的“摄像机”。
参数全部都是手控制,而且没有标准控制。
而且没有ND滤片、快门控制也有些问题。
2、供电问题
单反作为相机,电池的持久性是个问题。
正常情况下,一块电池也就坚持不到一个小时。
很显然不适应摄像工作。
3、液晶屏监看问题
用过5D2兄弟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不配一个监视器,监看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儿。
小高清的液晶屏都可以转动角度,而单反的主力机型兔子兄弟确实固定屏。

这就意味着,你举起来拍或者放下去拍的时候,很难看到画面。。。。。。
4、没有阻尼变焦
单反镜头是设计来拍摄固定镜头的,所以没有阻尼变焦功能。
阻尼变焦也称为“WT”,有了这个功能就可以平稳的进行推拉。
当然这个可以不做为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不用推拉。
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你用兔子兄弟拍东西,没有推拉镜头了。
除非你再配个轨道的说。
5、码流问题
说这个问题,可能有些朋友又要跳脚了。
但实际情况是兔子兄弟的码流确实不可乐观。
厂家不标称,就意味着达不到最低标准。
。。。。。
这个问题反映到画质上,就是画面糊,不锐。
而且后期调色的时候很艰难。
6、音频录制能力差
用过兔子兄弟的朋友基本都知道录音笔这个东东。
为啥?
主要就是单反录制声音的能力太差了。
没有降噪功能。
只能外接录音笔来录制了。
这几个特点直接导致了兔子兄弟的用于“导演类”节目的拍摄。
例如:微电影、宣传片、MV等。
原因很简单,这些类型的片子要画质,不要求快速调整参数。
适合单反的特点。
至于记录类拍摄,很明显单机无法完成,只能靠多机配合拍摄了。
例如:婚庆微电影
至于广播电视方面。。。。。。
由于码流低,所以没有太大的可能性。
好的,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最后结论了:
小高清适用于”记录拍摄“,而单反则适用于”导演类“拍摄。
但随着发展,情况又有了变化。
单反开始加强音频录制、外部供电的能力。
例如:松下的GH4,就配了“外置音频输入”功能、“外接电源输入”功能。

这样你用GH4去做记录拍摄,起码声音上、供电上没压力。
而且在码流上可以达到200M。。。。。
达到广播级应用无压力。
而小高清方面则不断的推出大画幅产品。
索尼先后推出了VG10、VG20、VG30、VG900、EA50、FS700系列。
功能趋于完善,但受困于镜头。
佳能也推出了C100、C300、C500系列。
所以从现在看,可以给小高清、单反的用途定位。
但以后会如何,谁也不清楚。。。。。。
也许会融合?
也许。。。。。。
海达郝老师
2014.07.01
拍电视台节目的叫广播级,拍电影的叫数字电影摄像机,拍企业活动啥的叫业务级,自己拍着玩儿的叫家用级。
可以说这是摄像机的“春秋时代“,有明确的霸主。
但小高清出现后问题也来了!
这个分类还存在,但已经不规范了。
拍新闻、专题啥的,基本都是小高清了。
虽然小高清只是业务级,但在广播电视领域已经混的风生水起!

可以这样讲,小高清的出现已经打破了摄像机的固有格局。
但跟单位拍视频相比,这简直不算事儿了。
等单反拍视频的模式建立起来后,这件事儿就彻底凌乱了。
无敌兔们迅速在“婚庆”、“微电影”、“宣传片”等领域占据了优势。
把摄像机彻底搞傻了眼。

到现在,摄像机的分类基本上是乱了。
其中乱的最严重的就是“小高清”跟“单反”。
这两种机器在定位上明显有交叉。
拍宣传片可以用单片,也能用小高清。
拍婚庆、婚礼MV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还有拍访谈啥。。。。。。

原来是小高清的领域,现在都被单反进入了。
那么单反跟小高清我们到底该用哪个呢?
很多朋友对这点很困惑。
我们先看下这两种机器的特性,可以说各有优缺点!
一、小高清
先看下小高清的优势
1、参数控制方便
小高清摄像机通常采用手持方式,参数控制方式包括“自动”、“手动”两种模式。
无论是聚焦、曝光、白平衡都可以方便的使用这两种方式。
而且每个参数都有明确的控制标准。
这样对于小高清来说,参数就很容易控制了。
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参数调整好。
这个特点对于记录拍摄很重要。
因为记录拍摄没有充裕的时间让你调参数。
2、基本够用的码流
可以这样讲,码流是画质的保证。
只有足够的码流才能表现画面的细节。
而且当画面进行编辑处理时,才不至于画质损失太大。
小高清的码流从24M到50M不等。
例如:AX2000E就是24M,EX280就是50M。
24M基本够用了,50M可以用于标清广播电视了。
再看下小高清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CMOS尺寸。
小高清的CMOS基本上是从1/4英寸到1/2英寸不等。
CMOS尺寸小带来的问题就是,像素密度大。
密度过直接的问题就是
1、底噪大
也就是画面有噪点,在画面的高亮区或者暗区都会要噪点。
很多用小高清的朋友都说过一个问题,
那就是拍摄室外的时候也会出噪点。
就是底躁惹的祸。
2、宽容度低
直接导致了画面硬、截黑、截白严重。
3、画面颜色饱和度低
由于像素的密度太大,画面颜色的层次就不强了。
这样就不能把饱和度加大,导致画面的颜色浅。
另一个问题就是镜头,小高清都是固定镜头,不能更换。
也就是说焦段与画质都固定了。
这直接局限的小高清的用途。
关于这个方面,参考下Z5C、Z7C的画质区别就可以了。
G镜头换成蔡司,差异很大的说。
这几个特点直接导致了小高清最大的用途在“记录拍摄”。
啥新闻、专题、会议、活动、庆典等等广泛的使用小高清。
有的朋友问了,那小高清能拍”微单影“吗?
镜头固定不能换,画质方面颜色层次感差,画面硬。。。。。。
如果你非用他拍微电影,可以。
但确实不适合。
二、单反
先看下单反的优势
1、画面效果好
单反拍视频的优势就是“画面看着像照片”
画质颜色层次好、饱和度高
2、可换镜头
这样可以通过镜头,更有效的控制画质
要画质就用定焦,考虑到拍摄方便就上变焦
可以画质更好,拍摄效率更有效
例如:拍动作就上个50定,想拍大场景就来个11定的广角
。。。。。
当然单反的问题也很明显
1、参数的不可控
也可以称为“可操作度差”。
可以这样讲,单反可以认为是一台最古老的“摄像机”。
参数全部都是手控制,而且没有标准控制。
而且没有ND滤片、快门控制也有些问题。
2、供电问题
单反作为相机,电池的持久性是个问题。
正常情况下,一块电池也就坚持不到一个小时。
很显然不适应摄像工作。
3、液晶屏监看问题
用过5D2兄弟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不配一个监视器,监看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儿。
小高清的液晶屏都可以转动角度,而单反的主力机型兔子兄弟确实固定屏。

这就意味着,你举起来拍或者放下去拍的时候,很难看到画面。。。。。。
4、没有阻尼变焦
单反镜头是设计来拍摄固定镜头的,所以没有阻尼变焦功能。
阻尼变焦也称为“WT”,有了这个功能就可以平稳的进行推拉。
当然这个可以不做为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不用推拉。
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你用兔子兄弟拍东西,没有推拉镜头了。
除非你再配个轨道的说。
5、码流问题
说这个问题,可能有些朋友又要跳脚了。
但实际情况是兔子兄弟的码流确实不可乐观。
厂家不标称,就意味着达不到最低标准。
。。。。。
这个问题反映到画质上,就是画面糊,不锐。
而且后期调色的时候很艰难。
6、音频录制能力差
用过兔子兄弟的朋友基本都知道录音笔这个东东。
为啥?
主要就是单反录制声音的能力太差了。
没有降噪功能。
只能外接录音笔来录制了。
这几个特点直接导致了兔子兄弟的用于“导演类”节目的拍摄。
例如:微电影、宣传片、MV等。
原因很简单,这些类型的片子要画质,不要求快速调整参数。
适合单反的特点。
至于记录类拍摄,很明显单机无法完成,只能靠多机配合拍摄了。
例如:婚庆微电影
至于广播电视方面。。。。。。
由于码流低,所以没有太大的可能性。
好的,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最后结论了:
小高清适用于”记录拍摄“,而单反则适用于”导演类“拍摄。
但随着发展,情况又有了变化。
单反开始加强音频录制、外部供电的能力。
例如:松下的GH4,就配了“外置音频输入”功能、“外接电源输入”功能。


这样你用GH4去做记录拍摄,起码声音上、供电上没压力。
而且在码流上可以达到200M。。。。。
达到广播级应用无压力。
而小高清方面则不断的推出大画幅产品。
索尼先后推出了VG10、VG20、VG30、VG900、EA50、FS700系列。
功能趋于完善,但受困于镜头。
佳能也推出了C100、C300、C500系列。
所以从现在看,可以给小高清、单反的用途定位。
但以后会如何,谁也不清楚。。。。。。
也许会融合?
也许。。。。。。
海达郝老师
2014.07.01
前一篇:从《舌尖上的重邮》看微电影的盈利
后一篇:摄像师如何找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