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之战国年代(二)CCD、CMOS之惑

标签:
ccdcmos小高清摄像机pp值it |
分类: 摄影、摄像技术 |
3、CCD、CMOS之惑
在标清年代,摄像机用的都是CCD光电器材。
CCD可以说是一种很成熟的光电传感器。
CCD拍摄的画面底噪低、对比度好。
还原度控制相对简单。
比较著名的CCD手持机有“190P”、“DVC180”。

使用CCD光电器材的机器,很多时候你选到“全自动档”,画面也没太大的问题。
所以CCD时代,对摄像师来说毕竟是个好时代。
但CMOS毕竟还是来了。
原因很简单,CMOS要比CCD便宜的多。
对于厂家来说,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到现在,所有的小高清摄像机基本上全变成了CMOS光电器材。
Z5C、EX1R、1500C、XF300、松下130。。。。。。

而与CCD相比,CMOS明显是有点问题。。。。。
最明显的就是“画面低噪大”,“对比度低”,宽容度差。
说的直接点儿,就是拍摄的画面“灰扑扑”、“颜色浅”。
说到这儿,经常有朋友用Z5C和190P做比较。
这两台摄像机,哪个画质更好?
理论上说这个比较不成立。
高清的无论如何清晰度要比标清的高,否则还换代干什么。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从清晰度方面来看,当然是Z5C。
Z5C的1440*1080不是白给的。
但从画面对比度来说,190要更好些。
因为190是CCD光电器材。
所以很多朋友在由190换代到Z5C后明显不适应。
用190的时候,很多朋友一个全自动就OK了。
到了Z5C,这招就不灵了。。。。。
毕竟人的眼睛看画面,并不是只看一个“清晰度”。
对比度也是人眼睛看东西的一个要点。
灰扑扑的谁也没法说好看。。。。。
所以小高清摄像机,又多了一项PP值调整功能。
就是用来弥补CMOS的这个问题。
当然,PP值并不是小高清时代产生的。
早在Betacam SP模拟机年代,就有PP值。
用于调整画面。
哪个年代的摄像师,最起码都会调下“画面软”、“画面硬”。
但这种调整主要用在“电视剧”等对画面有精细要求的节目中。
至于新闻、专题类普通拍摄,没有调PP值这一说。
所以同样是PP值调整,还是有不同的地方。
在CCD年代的调整是让画面更好,用于高端节目。
而CMOS年达,小高清的PP调整是不调不行。。。。。
海达郝老师
2013.04.07
在标清年代,摄像机用的都是CCD光电器材。
CCD可以说是一种很成熟的光电传感器。
CCD拍摄的画面底噪低、对比度好。
还原度控制相对简单。
比较著名的CCD手持机有“190P”、“DVC180”。


使用CCD光电器材的机器,很多时候你选到“全自动档”,画面也没太大的问题。
所以CCD时代,对摄像师来说毕竟是个好时代。
但CMOS毕竟还是来了。
原因很简单,CMOS要比CCD便宜的多。
对于厂家来说,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到现在,所有的小高清摄像机基本上全变成了CMOS光电器材。
Z5C、EX1R、1500C、XF300、松下130。。。。。。


而与CCD相比,CMOS明显是有点问题。。。。。
最明显的就是“画面低噪大”,“对比度低”,宽容度差。
说的直接点儿,就是拍摄的画面“灰扑扑”、“颜色浅”。
说到这儿,经常有朋友用Z5C和190P做比较。
这两台摄像机,哪个画质更好?
理论上说这个比较不成立。
高清的无论如何清晰度要比标清的高,否则还换代干什么。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从清晰度方面来看,当然是Z5C。
Z5C的1440*1080不是白给的。
但从画面对比度来说,190要更好些。
因为190是CCD光电器材。
所以很多朋友在由190换代到Z5C后明显不适应。
用190的时候,很多朋友一个全自动就OK了。
到了Z5C,这招就不灵了。。。。。
毕竟人的眼睛看画面,并不是只看一个“清晰度”。
对比度也是人眼睛看东西的一个要点。
灰扑扑的谁也没法说好看。。。。。
所以小高清摄像机,又多了一项PP值调整功能。
就是用来弥补CMOS的这个问题。
当然,PP值并不是小高清时代产生的。
早在Betacam SP模拟机年代,就有PP值。
用于调整画面。
哪个年代的摄像师,最起码都会调下“画面软”、“画面硬”。
但这种调整主要用在“电视剧”等对画面有精细要求的节目中。
至于新闻、专题类普通拍摄,没有调PP值这一说。
所以同样是PP值调整,还是有不同的地方。
在CCD年代的调整是让画面更好,用于高端节目。
而CMOS年达,小高清的PP调整是不调不行。。。。。
海达郝老师
2013.04.07
前一篇:摄像机之战国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