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高清摄像机大盘点之战国
(2013-02-05 20:34:15)
标签:
it5d3ea50vg900ex280 |
分类: 摄影、摄像技术 |
写完这个题目,我就有点怀念Betacam sp年代了。
在哪个年代,对于职业摄像师而言,
摄像机只有一个格式就是Betacam sp。
选机器不用操心,换机器也不用担心不会用。
。。。。。
哪个年代对于摄像师而言,可以说是“黄金时代”。
而现在的摄像机,想想都让人头疼。
型号太多了,多到让人搞不清。
称为“黑铁时代”不过分。
不过有一件事儿倒是可以确定的。
那就是:2013年专业摄像机再次进入的“战国”时代。
实际上从小高清这个概念出现后,一轮新的摄像机卡位战就开始了。
SONY首先推出了1/3片儿CMOS的 Z5C与AX2000E。
有着190系列的成功先例,Z5C与AX2000E很快就被用户接受了。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次升级。
但这次用户很快就开始失望了。
无论是SONY“重金”打造的“G镜头”、“107万的像素”、还是1440*1080的分辨率。
都不能让用户满意。
G镜头灰蒙蒙的画面,让以前用惯了“蔡司”的用户无法接受。
松下则乘机推出了三款至今也不知道“像素值”的小高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53。
松下 153用的是1/3片儿的CCD。
拍摄的画面通透,颜色艳丽。
直接给了Z5C一记重击。
虽然153倒底是不是高清到现在还不能确定。
但这个争议并没有影响153的销售量。
可以这样讲,无论是Z5C还是153,都到不了1920*1080的全高清。
SONY的应对措施是又推出了1/2CMOS 片儿的一代名机“EX1R”。
这款机器达到了1920*1080的高清画质。
1/2的CMOS片儿使EX1R拍的画面1/3片儿的机器更有层次。
35M的码流增强了EX1R画面细节的能力。
这使的EX1R能够拍一些考虑画质的节目。
但富士的镜头太不给力。
不过塞翁失马,镜头的差劲倒是让PP参数出了名。
结果就是EX1R产生了一种怪现象。
会调的号称拍出来有“胶片效果”。
不会调的拍出来“灰蒙蒙一片”。
无论如何,EX1R为SONY赢回了一分。
佳能的XF300推出后,EX1R的地位受到了很明确的威胁。
佳能继续走高端路线。
XF300完全是按“广播级摄像机”的模式来打造的。
准广播级的镜头、50M的码流。
使得XF300具备部分广播级摄像机的特点:
画面细节好,直拍效果通透。
和EX1R不调PP值基本没法用形成强烈对比。
无论如何2011年、1012年对SONY来说都不是好年景。
一个比XF300更大的威胁出现了。
5D2单反拍视频在这两年已经成了气候。
35mmCMOS提供的层次、高感让5D2获得的“无敌兔”的美名。
从“婚礼摄像”、“宣传片”到“微电影”。
到处都是5D2的身影。
如果你想问下:为什么要用5D2?
答案很简单“拍出画面看着像电影”。
5D2第一次让我们用低价位的机器(3万以下)拍出了类似电影的效果。
这台单反也成了“万金油”。。。。。
几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拍任何节目。
更让SONY窝火的是,全画幅摄像他并落后。
只是为了销售现在的2/3、1/3系统,把全画幅摄像机的技术雪藏了。
50M码流的XF300、全画幅的5D2。
佳能着实让SONY痛了一下。
SONY迅速推出了C画幅的VG10、20进行低端产品反击。
推出了Super35的电影摄像机F3进行高端产品反击。
但F3开始走的并不顺利。
原因很幽默,大家不知道该用他拍什么?
Z5C的不给力表现,促使SONY推出了Z7C来强化中端机的市场。
换了蔡司镜头,Z7C立刻大显身手。
高出Z5C不止一筹。
Z7C和Z5C的区别只有一个,就是由“蔡司镜头”换掉了“SONY G镜头”。
佳能跟着推出了5D2的完善版5D3,用于强化单反拍视频的地位。
同时在建立的电影摄像机系列,
并推出了佳能的Super35摄像机C300。
C300基本上和F3是同档产品,一款很不错的摄像机。
但在推广方面并不是太理想。
松下在沉默了两年后终于推出了真正的小高清摄像机130系列。
这次他可以很理直气壮的标出像素:250万。
对于这款机器,松下还是走他的低端路线。
抢AX2000E的客户。
但是让松下出名的并不是130,而是一款单电相机 GH2。
通过破解,这款单电可以达到200多M的恐怖码流(据资料)。
结果GH2成了5D2之后的又一代神机。。。。。
到了2012年下半年,SONY的反击终于来到了。
50M的摄像机 EX280系列;
全画幅的摄像机 VG900;
C画幅的摄像机 EA50。
一个接一个的推出。
EA50 定价为2.8万元、VG900的定价为3万元。
很明显这两款机器针对的就是佳能的5D2。
但SONY的这一计划未必能实现。
5D2在拍摄“微电影”、“宣传片”方面,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群,而且购置了大量的EF镜头。
要这些用户扔掉5D2换EA50,几乎是不可能。
最起码SONY没有这样完善通用的镜头族。
EA50、VG900最可能的用途可能就是替换“Z5C、AX2000E”拍会议、活动、婚礼。。。。。。
而EX280定价3.4万,直接针对XF300。
但这个目标也未必能实现。
EX280的富士镜头明显阻碍了他的雄心。
到了2013年,最后的格局如下
1、电视剧拍摄方面:
SONY F3 对阵 佳能
C300
F3占优势
2、宣传片、微电影、高端婚礼方面:
佳能5D2系列 对阵
松下GH2
5D2占优势
3、专题片、宣传片、高端婚礼记录拍摄
SONY EX1系列 对阵
佳能XF300
5D2略占优势
4、专题片、栏目外景、会议活动、婚礼拍摄
SONY Z5C、Z7C、AX2000E
对阵 松下的153、130系列
乱、没人占优势
5、不确定因数
即将面世的佳能C100属于佳能的电影摄像机序列。
Super 35MM CMOS
这台机器有很多高端摄像机的特征,会对SONY的280、VG900、EA50造成直接威胁。
但价格将是一个问题,所以有很大不确定因素。
海达郝老师
2013.02.05
在哪个年代,对于职业摄像师而言,
摄像机只有一个格式就是Betacam sp。
选机器不用操心,换机器也不用担心不会用。
。。。。。
哪个年代对于摄像师而言,可以说是“黄金时代”。
而现在的摄像机,想想都让人头疼。
型号太多了,多到让人搞不清。
称为“黑铁时代”不过分。
不过有一件事儿倒是可以确定的。
那就是:2013年专业摄像机再次进入的“战国”时代。
实际上从小高清这个概念出现后,一轮新的摄像机卡位战就开始了。
SONY首先推出了1/3片儿CMOS的 Z5C与AX2000E。
有着190系列的成功先例,Z5C与AX2000E很快就被用户接受了。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次升级。
但这次用户很快就开始失望了。
无论是SONY“重金”打造的“G镜头”、“107万的像素”、还是1440*1080的分辨率。
都不能让用户满意。
G镜头灰蒙蒙的画面,让以前用惯了“蔡司”的用户无法接受。
松下则乘机推出了三款至今也不知道“像素值”的小高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53。
松下 153用的是1/3片儿的CCD。
拍摄的画面通透,颜色艳丽。
直接给了Z5C一记重击。
虽然153倒底是不是高清到现在还不能确定。
但这个争议并没有影响153的销售量。
可以这样讲,无论是Z5C还是153,都到不了1920*1080的全高清。
SONY的应对措施是又推出了1/2CMOS 片儿的一代名机“EX1R”。
这款机器达到了1920*1080的高清画质。
1/2的CMOS片儿使EX1R拍的画面1/3片儿的机器更有层次。
35M的码流增强了EX1R画面细节的能力。
这使的EX1R能够拍一些考虑画质的节目。
但富士的镜头太不给力。
不过塞翁失马,镜头的差劲倒是让PP参数出了名。
结果就是EX1R产生了一种怪现象。
会调的号称拍出来有“胶片效果”。
不会调的拍出来“灰蒙蒙一片”。
无论如何,EX1R为SONY赢回了一分。
佳能的XF300推出后,EX1R的地位受到了很明确的威胁。
佳能继续走高端路线。
XF300完全是按“广播级摄像机”的模式来打造的。
准广播级的镜头、50M的码流。
使得XF300具备部分广播级摄像机的特点:
画面细节好,直拍效果通透。
和EX1R不调PP值基本没法用形成强烈对比。
无论如何2011年、1012年对SONY来说都不是好年景。
一个比XF300更大的威胁出现了。
5D2单反拍视频在这两年已经成了气候。
35mmCMOS提供的层次、高感让5D2获得的“无敌兔”的美名。
从“婚礼摄像”、“宣传片”到“微电影”。
到处都是5D2的身影。
如果你想问下:为什么要用5D2?
答案很简单“拍出画面看着像电影”。
5D2第一次让我们用低价位的机器(3万以下)拍出了类似电影的效果。
这台单反也成了“万金油”。。。。。
几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拍任何节目。
更让SONY窝火的是,全画幅摄像他并落后。
只是为了销售现在的2/3、1/3系统,把全画幅摄像机的技术雪藏了。
50M码流的XF300、全画幅的5D2。
佳能着实让SONY痛了一下。
SONY迅速推出了C画幅的VG10、20进行低端产品反击。
推出了Super35的电影摄像机F3进行高端产品反击。
但F3开始走的并不顺利。
原因很幽默,大家不知道该用他拍什么?
Z5C的不给力表现,促使SONY推出了Z7C来强化中端机的市场。
换了蔡司镜头,Z7C立刻大显身手。
高出Z5C不止一筹。
Z7C和Z5C的区别只有一个,就是由“蔡司镜头”换掉了“SONY G镜头”。
佳能跟着推出了5D2的完善版5D3,用于强化单反拍视频的地位。
同时在建立的电影摄像机系列,
并推出了佳能的Super35摄像机C300。
C300基本上和F3是同档产品,一款很不错的摄像机。
但在推广方面并不是太理想。
松下在沉默了两年后终于推出了真正的小高清摄像机130系列。
这次他可以很理直气壮的标出像素:250万。
对于这款机器,松下还是走他的低端路线。
抢AX2000E的客户。
但是让松下出名的并不是130,而是一款单电相机 GH2。
通过破解,这款单电可以达到200多M的恐怖码流(据资料)。
结果GH2成了5D2之后的又一代神机。。。。。
到了2012年下半年,SONY的反击终于来到了。
50M的摄像机 EX280系列;
全画幅的摄像机 VG900;
C画幅的摄像机 EA50。
一个接一个的推出。
EA50 定价为2.8万元、VG900的定价为3万元。
很明显这两款机器针对的就是佳能的5D2。
但SONY的这一计划未必能实现。
5D2在拍摄“微电影”、“宣传片”方面,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群,而且购置了大量的EF镜头。
要这些用户扔掉5D2换EA50,几乎是不可能。
最起码SONY没有这样完善通用的镜头族。
EA50、VG900最可能的用途可能就是替换“Z5C、AX2000E”拍会议、活动、婚礼。。。。。。
而EX280定价3.4万,直接针对XF300。
但这个目标也未必能实现。
EX280的富士镜头明显阻碍了他的雄心。
到了2013年,最后的格局如下
1、电视剧拍摄方面:
SONY F3
2、宣传片、微电影、高端婚礼方面:
佳能5D2系列
3、专题片、宣传片、高端婚礼记录拍摄
SONY EX1系列
4、专题片、栏目外景、会议活动、婚礼拍摄
SONY Z5C、Z7C、AX2000E
5、不确定因数
即将面世的佳能C100属于佳能的电影摄像机序列。
Super 35MM CMOS
这台机器有很多高端摄像机的特征,会对SONY的280、VG900、EA50造成直接威胁。
但价格将是一个问题,所以有很大不确定因素。
海达郝老师
2013.02.05
前一篇:关于电视摄像公开课视频
后一篇:让央视“无地自容”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