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佳能小高清5d3ea5035mmit |
分类: 摄影、摄像技术 |
在公元2010年以前,谈起摄像机就是两巨头“SONY”、“松下”。
而说起“佳能”,通常是与摄影联系在一起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佳能不出“摄像机”。
早在DV时代,佳能就推出了“XL1”、“XL2”两款业务级的摄像机。
机械故障是这款机器的最大问题,而维修保障的不利对用户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很奇怪吧?
很长一段时间,佳能在中国没有维修站
。。。。。
一、佳能的胜利
N年后,摄像机开始进入高清时代,佳能的好运气终于来了。
在“手持摄像机领域”接连发生的几件事儿都对“佳能”都是好消息。
1、高清时代的到来
1920*1080取代720*576,意味着CCD(CMOS)上要塞进去250万个像素(标清年代是40万个)。
对这件事儿,最高兴的估计就是佳能了。
作为“单反相机的行家”,佳能对高像素绝对不陌生。
SONY率先推出了HDV高清机Z5C,1440*1080分辨率。
但只能做到107万像素,所以一直有插值嫌疑
松下根本就在1/3片儿塞不进去100万个像素,只好不标像素,这个问题一直伴随153到停产。
佳能也推出了HDV格式的高清机H1A,但像素直接达到了156万。
到了“XF300”,佳能已经在小高清手持机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
1/3英寸的CMOS片儿,全高清1920*1080的分辨率,250万像素。
2、存储卡成为主要的“录制存储器”
随着技术的进步,存储卡在手持机领域开始取代“磁带”成为小高清的首选“存储器”。
佳能终于摆脱了“带仓机械故障”的折磨。
3、CMOS光电器材的使用
高清时代开始后,“CMOS”也逐渐取代“CCD”成为小高清摄像机的标准“光电转换器材”。
而佳能在单反相机领域对CMOS成像积累的足够的经验。
从而在摄像机领域第一次战胜SONY,在摄像机技术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1)XF300
佳能的XF300是第一台1/3英寸CMOS,而像素能够达到250万的摄像机。
SONY一直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只能推出1/2CMOS的EX1R来抗衡。
虽然技术先进,但XF300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竞争力。
一方面是受了XL1的拖累,另一方面是SONY在这个领域已经占据了优势。
如果没有另外一件事儿的发生,佳能还没有具备挑战SONY的实力。
2)5D2
另一件事儿很简单,那就是一台名字叫5D2的单反相机。。。。。
但问题在于5D2偏偏就干了“摄像机的活儿”。
而且还干的不错。。。。。
35mm的大CMOS片儿让5D2具备了:
a、广播级摄像机都不能比肩的“高画质”
b、室内灯光下就可以拍摄的“强悍低照度”
这让5D2成了一台从“婚礼拍摄”到“微电影”广泛应用的摄像机。
佳能也第一次以“摄像能力”而著名。
确切的说“SONY”确实是被5D2给打蒙了。
只能仓促推出C画幅的VG10来应对,但对5D2的发展势头影响有限。
直到2012年下半年,SONY推出“VG900”、“EA-50”才算是扳回一局。
二、佳能的问题
1、后续无力
5D2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问题并不少。
没有电子快门、没有阻尼变焦、没有灰片。。。。。
大大的限制了5D2的应用范围只能是“导演性拍摄”或者“多机现场记录”。
针对对这些问题,佳能并没有拿出解决方案。
后续推出的5D3只是在50P、声音监听方面做了些修补。
换句话说,佳能并没有打算让5D2变成一台摄像机。
也许是很满意5D2的利润?
也许是不想抢XF300的生意?
我们不得而知。
但问题在于世界上还有一个单反品牌“尼康”。
而尼康则直接把单反做成了“摄像机”。
尼康D4已经获得了“广播级摄像机鉴定”,而5D3没通过。
随着SONY开始在35mm画幅领域发力,大量的手持35mm摄像机会对5D2、5D3造成巨大的冲击。
例如EA-50。
2、在35mm摄像机上没进展
SONY的VG900、EA50相继推出,而价格都没有超过3万5千元。
这样很快1/3、1/2小CMOS片儿摄像机就会受到致命的冲击。
佳能的XF300也不例外。
但迄今为止,佳能还是无动于衷。。。。。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了5D2的辉煌,佳能在35mm大画幅方面居然尺寸未进。
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
但确实需要对佳能说一句“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