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电影到微电影

(2012-07-18 21:14:48)
标签:

微电影

电影

胶片

数字电影摄像机

娱乐

分类: 导演、编导、编剧资料

2011年底,相继发生了两起和电影相关的重要事件。

一是胶片巨头柯达的破产。

二是微电影的兴起。

这看似互不相关的两件事儿,却直接揭示了电影媒体的发展方向“平民化”、“商业化”、“传媒化”。

1、平民化

电影从来都是“影视行业”的贵族。

90分钟的标准格式,按尺算钱的胶片。

大投资制作、名导、豪华演员阵容。。。。。。

做一部电影,无论对“导演”还是“演员”都是很“正式”的一件事儿。

如果以前是做“电视”的,那还要很正式的冠名“转型”。

。。。。。。

而微电影却是“竖子成名”的利器。

投资小,传播速度快。

一台单反或者好一点的小高清就可以开拍。

如果乐意,基本上谁都可以做一部微电影。

一部《老男孩》,就红了默默无闻的“筷子兄弟”。

 

对电影来说,

柯达的破产,是贵族的没落。

而微电影的出现,则是平民电影的兴起。

 

2、商业化

电影这个词出现的时候,通常还有另外一个词“艺术”伴随出现。

电影似乎生来就是“艺术”,而且是与商业相对立的艺术。

虽然电影也有“文艺片”、“商业片”的区别。

但只要提到“商业片”,不论有没有收视率,就先得狠批一顿。

 

而微电影从诞生起就明确的标明了态度,那就是“广告片”,

“彻头彻尾的广告”,用一个华丽或者不华丽的故事来阐述一个品牌或产品。

胶片的没落,微电影的兴起。

预示着电影彻底商业化的趋势。

 

3、传媒化

看电影也可以说是很正式的一件事儿。

买票,按时到电影院、买苞米花。。。。。。

而看一个微电影就是很简单的事儿了

在商场看,在地铁看,在互联网看

可以看一次,高兴了可以再看一次。。。。。。

从胶片到微电影,电影开始了传媒化。

靠近了曾经看不起的“电视媒体”。

不对,

是超越了“电视媒体”,成为传播更广泛的一种媒体。

某一天,一则百事可乐的贺岁广告《把可乐带回家》悄悄出现在互联网、数字媒体电视上。

使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可乐和亲情。

可能微电影的魅力就在这里吧。

 

微电影的故事还在延续,很多人都在讨论微电影以后的发展是什么?

就现在而言,它很火。

2012年伊始,很多“影视公司”的官方网站上,

在原来的经营范围“企业形象宣传片”前面,加上了“微电影”

。。。。。。

各个行业的大厂商,汽车、餐饮等等都在发狠,不惜重金要打造强于对手的“微电影”。

。。。。。。

原来对“微电影”不屑的CCTV6、院线开始探讨微电影上频道、院线的可行性操作。

。。。。。。

始于“互联网”的“微电影”能走多远,确实是个问题。

但目前,他很火。

 

郝老师

2012.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