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的画面分辨率

标签:
胶片35mm摄像机电影摄像机 |
分类: 摄影、摄像技术 |
分辨率这个词是一个很玄妙的词。
无论是拍摄、还是播出,我们都要讲这个词。
关于分辨率常见如下对话:
甲:我的Z5C摄像机是“高清的”。
乙:你那是假高清,我的松下130才是真高清,分辨率1920*1080。
甲:130是的1/3片儿,哪能到达分辨率1920*1080呢?一样,假的。
我上面列出来的还是客气的。
在各个论坛里,例如什么“家电论坛”、”中关村在线“。。。。。
为了机器的分辨率,真的假的说的就很难听了。
粉Z5C的,粉EX1R的,粉153的。。。。。
隔几天不打一架就是怪事儿了。
那么,这件事儿真那么难搞清楚吗?
其实不算难。
现在这个局面和产品厂家的“产品销售”有很大的关系。
也就是故意把水搞混。。。。。好摸鱼。
但大家都打这个主意,SONY、松下、佳能都动这个脑子,事情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都号称高清,但都被人骂成假高清。
例如:
1、SONY的Z5C
通篇介绍资料不提画面分辨率,只说HDV1080。
为什么呢?
HDV就意味着画幅为1440*1080
而高清是1920*1080,这说出去多不体面。
干脆不提。
结果拍摄的素材在剪辑软件中老老实实的显示了1440*1080。
就连1440*1080中的1440也被怀疑是插值算出来的。
这个问题是目前被攻击最多的。
直接导致了Z5C销售量的下降。
2、松下的153
这个更狠,连个实际像素都不提。
我们可以看下153的产品介绍,根本就没有CCD像素、拍摄分辨率之列的说法。
只是说可以拍摄为1920*1080
结果呢?你不说,别人就说了。
例如:“153是标清的CCD,根本到不了1080i”,高清记录都是插值算出来的。
那么,该如何来判断这件事儿呢?
其实很简单,这个世界是物理的。
俗语说的好,“你就是口吐莲花,也不能把人的重量减一两”
看物理器件就可以了。
CCD、CMOS片儿的尺寸是物理的,而分辨率也是物理的。
这些都是用人力无法改变的。
一、胶片的分辨率
我们都喜欢看电影,电影是用胶片拍摄的。
甚至用摄像机拍东西的时候,也喜欢拍成“胶片感觉”。
那么胶片好在哪儿呢?
主要是分辨率高。
胶片的光电转换器件为“35mm胶片”
物理尺寸就是对角线35mm
这样分辨率可以达到4K,精确数字4096×2160。
也就是说35mm胶片可以达到对4096×2160画面的转换能力。
它的拍摄的能力4096×2160,直接导致了画面的细节清晰。
不论以后是转胶片播出、还是转DVD,都有清晰的画质。
二、高清电影摄像机的分辨率
目前有“艾尔沙”、“F35”、“RED ONE”等
拍摄分辨率为1920*1080。
这几款电影摄像机都是35mm的CMOS(CCD)片儿。
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1920*1080的画幅。
CCD(CMOS)920*1080画面的转换能力。
这样才能达到电影要求的清晰度。
三、高清摄像机的分辨率
目前主要是SONY的HDW系列摄像机
例如:750、790、600等
拍摄分辨率为1920*1080。
这个系列的摄像机为CCD2/3尺寸。
CCD具备1920*1080画面的转换能力。
所以可以达到高清晰电视的拍摄指标
四、小高清摄像机的分辨率
这个部分比较复杂。
有两个分辨率的概念。
拍摄分辨率,记录分辨率。
SONY的摄像机有1/3片儿的“Z5C”、“AX2000E”、“NX5C”。。。。。
松下的摄像机有1/3片儿的“153”、“130”、“160”。。。。。
1/3片儿太小,拍摄分辨率顶多能够达到1440*1080的分辨率。
也就是说,CCD(CMOS)只具备1440*1080画面的转换能力。
这样情况就很尴尬了。
高清的分辨率是1920*1080,拍摄能力达不到怎么办?
插值算法。。。。。。
简单的说,就是把画面给拉到需要的尺寸。
例如:Z5C摄像机
拍摄能力是1440*1080,而高清需要的是1920*1080。
那就只好插值了。。。。。。
給他算成1920*1080不就可以了?
但画面质量,当然要低好多了。
现在小高清的分辨率搞不清,
问题就是出在“拍摄分辨率”、“录制分辨率”这两个方面。
厂家不提“拍摄分辨率”,只说“录制分辨率”。
结果,大家买机器的时候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