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让私利吞噬公益

(2010-01-31 21:01:25)
标签:

杂谈

莫让私利吞噬公益

胡立彪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的真理性在打电话的时候格外强烈。正是看到了电话线里可以流出闪闪发光的金子,114查号台如今学会了“争分夺秒”——当接线员放慢语速,把字间距使劲拉长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她“争夺”的“分秒”就是你的金钱。当然,比起拉长“字间距”,增加“句间字”更具有延时效果,因此也是更被114看好的一种常用方法——当你听到接线员主动告诉你她的上岗证号时,你千万不要误会她是为了方便你对她进行监督。

其实,114查号台通过“延时”增加向消费者的收费,这只是它的一个小伎俩,对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也只是微量的和表面的。真正让人担心的问题在于,114查号台以此暴露出日渐明显的逐利倾向,而原本应该具有的公益身份及相应社会责任正被膨胀起来的私利无情吞噬。

现在在许多地方拨打114查号,消费者都会首先听到一段几秒钟的企业冠名广告,比如“×××开锁公司提醒您记录”。事实上,这是一种一石二鸟的“延时”:这些广告不仅收取了广告客户的费用,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时间(最终转化为金钱)代价,要是用手机或外地固定电话拨打,这几秒必听的广告时间是会直接产生额外通话费用的。法律人士指出,114查号台利用自己的垄断资源,强迫顾客收听广告,是一种捆绑式消费,违反了自愿、诚实信用原则,也侵犯了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服务的权利,极不道德。

114的逐利之举不止于此。其中最遭诟病的,是其近几年被当作一项“自主创新”措施推广的“优先报号权”——通过拍卖竞价,出钱多的商家可以获得114查号台优先报号资格。这导致了消费者通过114查到的资讯,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贵的。许多地方都曾出现消费者因轻信114的“优先”信息而遭受损失的事件,甚至形成讼案,但法院判定损失系盲目决策造成,与114提供信息没有必然联系。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轻信查号台”竟成了警方提醒市民的警示语。

在人们心目中,114曾是与110120119等一样神圣、权威、可信赖的特服号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自从2004年归属固网主导运营商而成为盈利机构之后,由此自然具有了竞争性和垄断性,这就与其自身应具有的公益性生产很大矛盾。从根本上说,号码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只要其户主愿意公开,任何人都有权获知。而电信公司只是一个代为管理的角色,并不是号码资源的所有者,因此只能出于管理的需要要求用户支付一定的成本,譬如收取市话费,但无权把号码资源作为一种商品来经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号码资源确实需要电信公司进行整理和筛选,但标准不是商家给钱的多少,而是是否符合用户的利益。这既是垄断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由信息资源的公共品性质所决定的。

就目前政府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态度看,114查号台的盈利模式是得到认可的,即承认它“具有公益服务和赢利者的双重身分”。不过,正如一些批评者所担心,“想要让114查号台一半是公益,一半是赢利,基本属于妄想——它的赢利,必然建立在损害公益的基础之上。”因此,对这种行为应该有更清晰的认定:要么强化其非盈利公众信息机构的职责,由政府来补贴和管理,以客观、公正、真实、方便地为消费者提供“普遍社会性”和全面到位的服务为根本职责。要么彻底放开这个市场,让更多的公司分散这种权力,完全市场化操作。

不管从强化公共服务的角度,还是从反对市场垄断的角度,有关部门都没有理由对114的定位采取模棱两可的中立态度。仔细想想,不管怎么认定,可能都不会比让当下这种用私利吞噬公益的局面继续下去再糟糕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