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竞争对手薪酬调查
(2012-12-21 11:27:06)
标签:
满意度部门竞争对手薪酬调查财经 |
分类: 舌卷一朵莲(杂谈) |
企业在制定薪酬时,薪酬的宽度、高度(薪级薪等)、薪酬结构(即如何“一鱼多吃”,在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员工满意度问题)等,靠专业知识和对企业的认识,基本就能解决了,而企业老板可能更关心、更担心的,是薪酬水平问题,即“我应该给员工多少工资,才有竞争力、才是合适的”,这个,往往就需要进行竞争对手行业调查了。
我曾为一家融资租赁企业做薪酬方案,这是新兴的小行业,行业之间服务内容差异较大、行业交流也较少,老板最想知道的问题就是“同行的薪酬水平如何,我应该如何制定薪酬总额”,为此,我专门进行了竞争对手的薪酬调查工作。
竞争对手的薪酬调查,一般有以下办法:
1、上门应聘。就是派自己的员工(或聘请专人)去竞争对手那里去“上门应聘”,在应聘面试过程中,自然就会试探出薪酬水平。但本案这个办法不适合:行业太小、目标太集中,试探应聘很容易“暴露”。
2、电话应聘。就是根据对方招聘信息,询问招聘岗位的薪酬信息。但一般不会得到较准确的数字,且只能得到应聘的一个岗位的情况。
3、网站了解。一些竞争对手的信息,通过企业招聘信息、应聘人员面试总结、薪酬搜索网站(如搜薪网)可以得到一部分。
4、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一些薪酬数据,在行业内一般会有统计及研究,同时,近似企业、相关联企业也是得到薪酬标杆的一个重要来源。
5、跟踪对方离职人员。这个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企业内有竞争对手公司跳槽过来带带员工,可以私下向其了解。但可惜的是,这个公司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管理者以集体公司调拨来的为主,有业内跳槽经验的员工竟然没有找到。
最终,考虑到行业的不透明度较高,上门应聘、电话面试可行性不大(同时,这也涉嫌职业道德问题,一般也不宜轻用),也得不到较完整的薪酬数据,最后,通过多方努力,我找到了以下薪酬数据:
1、行业整体薪酬数据。在与行业协会联系无果后,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应届毕业生在网上发布的融资租赁公司的“面经”,涉及了国内主要几家融资租赁公司的薪酬,尽管不很详细,但对这个行业的薪酬水准,有了较为准确的了解。
2、类似企业的薪酬标准。金融租赁行业的行业研究较少,但金融、银行业的相关报表和研究资料较多。对“类金融企业”的金融租赁行业,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通过一些行研网站,国内各大银行各层级的薪酬水平,基本都有较为准确的数据。
3、类似企业的薪酬结构。融资租赁行业作为新兴行业,激励性、不确定性薪酬较高,这也对薪酬结构的设置提出了挑战。在薪酬结构作为竞争对手公司的高等机密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契合度很高的薪酬结构。于是,我通过朋友的帮助,找到了国内几家商业银行的现行《薪酬管理制度》(朋友一再交代仅许自己看,不能给企业),在金融企业的薪酬结构、薪级薪等、激励薪酬的设置、福利项目内容等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在了解了以上外部数据的基础上,我对该公司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有了较为理性的判断,同时根据该公司目前的薪酬管理状况,提出了三套薪酬设计的基本框架,在与高管进行几轮商榷后,最终敲定了薪酬的大框架。然后与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把薪酬管理的各项细节逐步完善,在薪酬试算进行了四次后,最终确定了完整的薪酬管理办法。
其实,薪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员工满意度,员工薪酬满意度的提高,一靠薪酬总额,二靠薪酬结构。
在薪酬总额上,根据企业效益情况,老板建议总体薪酬水平提升5%-10%。我们最后的实施情况是:(1)薪酬总额提升8%-10%;(2)薪酬总额提升与年度涨薪(一般为5%)合二为一,当年度不再进行薪酬普调;(3)加大绩效权重,把绩效工资与企业绩效捆绑(经理层个人绩效有个人权重、部门权重、公司权重)。
这样,总体上,企业的固定薪酬付出基本未变,但绩效薪酬有所提升,但这有限的提升,更大地激励了员工的工作。一年后,与人力资源经理聊天,企业的效益近乎翻番(当然主要和行业有关),员工流失率为0,员工的整体收入水平也大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