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醒来哭喊:妈妈,我不上幼儿园!
(2012-06-21 01:34:59)
标签:
育儿妞妞淇淇手足口病丫头哭泣 |
分类: 写给宝贝 |
今天一天,淇淇的情绪一直不好,原因可能与好朋友妞妞没有去上学有关。早上,妈妈强行把丫头从妞妞抱到了幼儿园,进了教室后淇淇一直都在哭。大约九点半做早操时,妈妈在园子外面还是看到淇淇站在队伍中哭,刘老师先是哄了她一会儿,没见效就扔下她不管了,淇淇一直哭,后来,把老师哭怕了,就走过去,对她大吼大叫,妈妈隔着很远都听见了刘老师的责骂声。骂完了,抱起淇淇就走。
过了一会儿,刘老师自己一个人返回操场。这时,妈妈急了,难道丫头真的被老师罚在卫生间坐马桶了?因为之前,很多家长说,老师对付小朋友的办法就是罚他们坐马桶。因为卫生间没有摄像头,应该算是整治小朋友的黑屋子吧!
一起在园外观看自家孩子的家长们都建议妈妈进去看看,而妈妈更担心的是丫头中耳炎刚好没多久,如果哭闹的时间长了,可能又会复发。顾不上多想,妈妈立刻奔进幼儿园,来到贝贝班,发现淇淇果然在卫生间的水池边哭泣,还好,保育员周老师在洗抹布,淇淇就站在她的身边哭泣。
妈妈冲进去把淇淇抱了出来,在教室里哄了一会儿,丫头就停止哭泣了。周老师说,不知道她今天怎么回事,老是哭个不停?妈妈赶坚解释:因为今天她的好朋友妞妞没来上学,再加上她昨天被小朋友打了,所以,今天她也是不想来上学的,是被妈妈强行抱过来的。
一会儿,妈妈问淇淇要不要到操场去做早操?丫头点了点头,于是,妈妈就抱着淇淇去了操场,将淇淇放到了认识的小朋友媛媛姐姐身后。但是,丫头并不跟着老师做操,而是把妈妈看到,嘴里还在哭喊:妈妈,不要走!没办法,妈妈只得站在操场边上等待时机再离去。
妈妈知道这样做,刘老师很不高兴,但是,谁个当妈妈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啊!何况淇淇才上了十几天学,又是大病初癒。妈妈担心,孩子在受到老师的大声责骂后,会更加害怕上幼儿园了。妈妈心想,老师为何不哄孩子啊?为何不问问孩子今天为什么哭得那么凶?孩子的哭泣背后肯定有她的理由啊,孩子可能就是因为好朋友没有来,感到孤单和恐慌、害怕才哭泣的,被老师一吼那不是更害怕、更委屈了?
后来,妈妈看到淇淇已经停止哭泣,转移了注意力,看到老师和小朋友做操了,于是,就偷偷地溜了。但是,一转身,发现妈妈不在现场后,丫头又哭了起来。最后,周老师过来把丫头抱了起来,一会儿,丫头就没有再哭了。
之后,妈妈并没有真正离开,还是在园子外面观看淇淇,只是不再让丫头看到罢了。做过操的小朋友解散后,就在大操场上玩了起来,后来,淇淇也加入了其中,独自一个人怯怯地跟在别的小朋友后去滑滑梯。仅仅滑了一次,淇淇就没有再去滑了。媛媛的妈妈和钟程的妈妈都喊他们去叫淇淇过来耍,丫头依然是怯怯的,看到园子外面的熟人又扁了扁嘴哭了,还好,一会儿,就自己擦干了眼泪,回教室去了。
后来,妈妈在视频上看到淇淇在教室里,要么一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要么就是怯怯站在小朋友们的后面,看上去真可怜啊!一点也没有在家里时活沷的模样,妈妈感觉丫头很怕很怕似的。
放学时,见到妈妈,丫头没有哭,只是要求妈妈抱起。倒是刘老师把妈妈叫住,说要和妈妈说个事情。妈妈不得不抱着淇淇站在那里聆听老师的教诲。老师还在为早上妈妈重新返回教室一事而耿耿于怀,说这样子,她们不好管理和教育孩子。妈妈不得不先给老师说对不起,然后,才说了今天丫头为什么哭得这么久这么凶,妈妈又为什么要重新返回教室。老师听了,这才没有再说什么,毕竟孩子才上了十几天啊,总得给她一个适应期嘛!
在回家的路上,当得知明天不用上学时,丫头一再追问妈妈:明天不上学吗?后天不上学吗?大后天也不上学吗?是啊,妈妈告诉丫头一共要休息四天。丫头立即说:要把四天过完后才上学吗?呵呵,对啊,我的宝贝其实很聪明,也很讲理嘛!
可是,晚上睡觉时,丫头一直翻来翻去睡不着,好几次睡着了,又哭醒,嘴里还说: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唉!上个幼儿园这么遭罪,怎么叫当妈的不心疼啊?!
贴上妈妈在网上搜索来的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信息,以方便妈妈了解一二
手足口病症状与手足口病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居多约点半数。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特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mm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一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潜伏期是3-8日。
手足口病应该如何预防?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
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三五天即可,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手足口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 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手足口病应该如何治疗?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该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
中医防治手足口病配方
★预防方: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治疗方:对付皮肤疱疹:苦参、野菊花、紫草、地肤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凉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钟。
对付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
对付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食疗方: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
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幼儿手足口病以预防为主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传染病,目前西医尚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据中医专家介绍,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理论里“温病”的范畴,被称为湿热疫毒,而中医对温病治疗素有成效。该《指南》认为本病与中医学中的“风温”、“湿温”等病有关。主张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清热、解毒、化湿为主的辨证施治办法。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治药物。
中医专家介绍,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手足口病,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如果孩子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1日3次。
专家提醒,在孩子饮食方面,给予清淡、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软食,温度适宜,多饮温开水。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挠抓,以防破溃感染。对已有破溃感染者,可用金黄散或青黛散麻油调后涂敷患处,以收敛燥湿,助其痊愈。
专家还提供了预防手足口病的药方:1.双花防毒饮: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上药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2.玉屏风口服液合板蓝根冲剂,连续服用7~10天。
预防手足口病,在家里该怎么做?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不洁食物;家长接触儿童前或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都要洗手;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及时清洗干净;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家庭消毒的办法是:食具、饮具煮沸消毒20分钟;毛巾、手绢煮沸20分钟消毒;生活用具、玩具、桌椅、书籍等消毒:用消毒剂擦拭或阳光下暴晒。
手足口病消毒用的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在超市就能买到。
手足口病的疹子
和其他疹子有什么不一样?
手足口病主要病症是在手、足长出黄豆大小水泡、半球状,泡壁薄、里面澄清、呈珠白色。嘴巴的上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很快溃疡,四周有红晕。
一般水痘的水泡出现在手掌、足底,和手足口病的水泡不易区别,但水痘患者头皮、面部、四肢也有水泡;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婴儿及儿童,大部分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昆虫叮咬后出现水疱、丘疹和风团,分布在胸背和四肢,有剧烈瘙痒。
在家怎么照顾手足口病的孩子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患儿症状轻再送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平时尽量让患儿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患儿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可让患儿多饮水,无需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