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春媛组诗《大提琴咏叹调》欣赏/唐凯

(2016-04-27 21:53:19)
标签:

唐凯

文化

时尚

情感

分类: 评论集

魏春媛组诗《大提琴咏叹调》欣赏

                          文唐凯

卷首呈现《过客》


秋天,长满了嬗变的黄叶

像漫天的星子

照亮我甘甜而又苦涩的生活

等待花儿绽放的那个夜晚

我吟诵着那首熟透的诗

镰刀一样,收割着温暖我的岁月

 

    —— 选自组诗魏春媛《在春天,放牧一场诗语》

大提琴音色低沉,浑厚,并带有金属的质感,极具穿透力。懂音乐的人知道,它能带你穿越时空,回到前世或者来到另一个宇宙。而咏叹调更是充满魔力,那种哀婉与悠扬确实能透彻骨髓,让人无法把持,进入迷幻境界。这当然首先要建立在能读懂乐音之上。

北大荒诗人魏春媛的组诗大提琴咏叹调,借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为读者呈现着别样的心境衔接与触及,带我们来到乐音气场下深邃的情感迷宫。且看最终如何逃逸。

大提琴咏叹调(组诗)

魏春媛

1

那些沉浮的云已经走远

无数的星子

在天空之上散发微茫

踩在脚下的土地

像身体之外的另一颗心在呐喊

还我春天,还我春天……

【欣赏】大提琴延绵的乐音推开云卷,舒放的音符散开,成漫天星子,在天空之上散发微茫;大地产生共鸣,遥相呼应,而大地上站立的是诗人,她的心在呐喊:还我春天。

诗歌在第一节就交待了主旨:还我春天。这是诗人经年后某种悲壮的缺失,而这正是所有中年后诗人的年代通感,它会吸引着年代诗人读下去。

  2

黑暗像无边的黑水

奔跑着,咆哮着,汹涌着

我的灵魂在污浊的空气中

没有窒息

而是悄悄地复活

【欣赏】用虚拟语境烘托深入的意象,折射黑暗的现实环境,邪恶的外力像魔鬼一样撕咬着我们的感知,并且早已消磨掉了我们的青春(文学式的夸张)。诗人最终在这一节诗境中表现出了坚毅和不折,顽强地呈现着生命的力量。

这些东西又同时呈现在雄浑的音乐里,能够感知命运的交响和抗争。诗歌在后面的章节中似乎也给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化解,并让生命中的一部分冲突自我消解。当然,这是我感受出来的,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

3

你看,那满坡的麦子和阳光

你看,那林中的野鹿和飞鸟

你看,那站在水上的玫瑰已经开放

你看,这连绵不绝的灵犀

还有这渐渐打开,却又无法复制的意向

像一阵莫名而来的大风

一次又一次地吹刮着我敏感的神经

澎湃的心,像锋利(烧红)的镰刀

等待收割荒野飞溅的火苗(烧熟的麦子)

【欣赏】这一节写的是苏醒,虽然手法有些陈旧,却是十分完美地应和了音乐的起伏。最美的是“你看”后面的那些句子,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遍地的旌旗和漫天的号角,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这是决意战斗的姿态。

这一乐章写出了高潮,华彩,意象活跃得像爽快的精灵。读诗的时候,如果你真的排除了杂念,只带着浑厚,宽广而又深远的大提琴上路,而且确保已经进入了作者为你精心营造的气场,那么你会发现,这一节写得十分精彩华美。

4

北风打乱了行程

我拼命地寻找

寻找雨夜背后深邃的眼睛

寻找字符铺排的激情

来到这里,我才知道

这的一切如蓦然醒转的黎明

来到这里,我才知道

我的爱,原来它一直都在等

等一场香雪飘落后的重逢

【欣赏】这一节写思索和追寻。乐章突然停顿下来,进入舒缓状态,留给我们空间,自由呼吸。北风打乱了行程,这是认知的开始。诗人在这一节回到了诗歌,回到文本的本初。她在渴望一种重逢,那是无数曾经的相遇留下的即视感。

音乐的沉淀,经遇的沉淀,最终都会化为文字的沉淀。原来那就是“我的爱”,在手心,也若似天空,捧着它,也捧着天空。诗歌的空灵感同样是自然生成的,就像常说的相由心生。

5

我在堆满废墟的词语中

找到了韵脚,找到了藏匿千年的诗情

我在泛黄的日子里

找到了大提琴的咏叹调

和一树的蝉鸣

我在冰与火的节点

找到了永不背叛,永不逃离

永不凋零……

【欣赏】从深远的音乐中暂时抽离,审视自己的写作和心路历程,写得极其淡然,沉静。在这一节中我们读到了文本的临界点和它与音乐的切合度,是那样的美。“在冰与火的节点/找到了永不背叛,永不逃离/永不凋零……”这就是诗眼,诗人势必要坚守一生的执念。

这一节诗给我们能量,也同样给出了方向,教会我们如何去应付泛黄的日子,如何抵制暗物质的侵扰。

6

我知道:诗人的生命是从死亡开始

而我就像一只白色的大鸟

在晚祷的歌声里

看到了虔诚者膜拜的诗篇

我手握经幡

在落满尘埃的人间寻找光明

【欣赏】深入阐释人生,但这一节同样也写出了朦胧诗的大美。这时,诗与音乐相比,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导的上层,而音乐已经变成若隐若现的背景,像在低处静静流淌的河水,不动声色,却默默滋养着诗歌——这一场浩大的生命。

这一节诗歌虽然短小,容量却不容小觑,那份冷静与坚毅,飘逸与高阔,都呈现在字里行间。尤其是最后两行,弄得像个布道者,让人会心一笑,不由钦佩。

7

远方。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站立着无数隐密的意向

就像落入水中的碎银一眨一眨地闪着微光

我忍受着人间无法逃离的苦痛

默默地爱着这个世界,爱着我的爱情

我知道:那是我在寂寞的红尘中

留下的唯一一段不朽时光

那是我在寒冬的喉咙上

截取的最后一粒鸟鸣

【欣赏】音乐再次拉起,回转,伸向更远方,去触及那些无数隐密的意向;而我承载着痛苦,默默地爱着这个世界。诗歌以纪述的手法,巧妙地挽留了爱情,这唯一的一段不朽时光。诗歌中的“爱情”是隐喻的,广义的,它指所有的爱与珍惜,当然也指诗人执念一生的诗歌写作本身。

8

此刻,我的呼吸,我的心跳,我的信仰

花一样,在石头里绽放

苍凉。诗雨。灵魂

在很深很深的骨子里(意境中)

永不消亡……

 

2016.01.4

【欣赏】尾声,已追随琴声而去,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留下的原来是一纸信仰。诗歌至此升华成绝笔,令人叹喟,赞赏。

【综述】诗歌全程倾力打造,寸字寸金,字字抓心。是呕心沥血之作。它缘于音乐,却不止于音乐。音乐的流淌和流转形态推动了诗歌进程,并且帮助诗歌催生触手,也赋予了诗歌魔性的张力,令人陶醉。文字手法稳健,不张扬,不做作,表达非常朴素,真挚。

诗歌的建构离不开意象的依托,以音乐建构诗歌的早就大有人在,但是要想写出接地气的诗歌来,却是十分不容易的。相信大家都读过不少关于“读贝多芬”“读命运交响曲”等等的诗歌作品,但都写了什么呢,可能比音乐本身还抽象。诗人魏春媛由于生存土壤的质地好,写出的东西才够深沉宽广,这个东西,不服气是不行的。环境,就是人,就是人生。生存在钢筋水泥中的诗人,尤其是沉寂在声色之中,物欲之中,写出来的东西,再怎么抵抗,再怎么清高,也顶多像个酒吧音乐,或者说像穿着塑料雨衣的众神。

在这篇欣赏文稿中,我曾不止一次提到“执念”这个词。在这里,它另有含义。女诗人魏春媛是50后,对于我来说,是大姐级诗人。而这个年纪,莫说是女诗人,就是纯爷们,也有不少早已对所谓现代诗歌望而却步了。他们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困惑和彷徨,也就是不自信了,似乎发现多年钟爱并坚守的写作方式被人否定了。而我又能说什么呢?我也被否定啊,也在彷徨和困惑呢。

写我们的诗,我们的爱,与其它,真的无关紧要。只要我们用的是真情,真心。

 

唐凯  2016.04.06  于大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